鸡胸龟背
鸡胸又名“龟胸”,龟背又名“驼背”,都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以致胸背畸形的疾病。临床以胸廓前突为主要特征。形如鸡胸、脊骨屈曲后突、形如龟背。多见于先天不足、体质虚弱的小儿,主要由脾肾虚衰所致。
〔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脾肾虚衰。肾为先天之本,主骨髓;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气血骨胳生化之源,脾肾亏损则气血不足,骨髓不充,骨质柔弱,以致发育不良,生长畸形,胸骨高突,肋骨低陷则成鸡胸;脊骨痿弱、脊柱弯曲则成龟背。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1.患儿的孕母一般有身体虚弱或患有痼疾的病史。
2.多见于6个月以上体质羸弱的小儿。
3.鸡胸:胸廓高突、兼咳嗽、自汗;龟背:脊骨屈曲,向后突起,行步伛偻。
4.本病属虚证范畴,预后多不良。轻证及时治疗,亦有痊愈者,病至晚期,甚为棘手,往往留下终生残疾。
本病应与疳证相鉴别。本病早期与疳证均可见面黄肌瘦,皮毛憔悴,目无精光,但本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胸背畸形,疳证主要表现为腹部膨大。
(二)论治要点
本病在临床上分鸡胸和龟背论治,前者宜益脾补肾,后者宜补肾填精。治疗的关键是守方缓图,不能操之过急。此外,单靠内服药很难见效,若辅以灸法,常可收到预期效果,正如《圣惠方》所述:“虽有药方,多成痼疾,以灸法为要。”
(三)常见证治
1.鸡胸:
证候:胸廓向前畸形突出,状如鸡胸,体质羸瘦,精神萎靡,气短乏力,舌淡脉细。
治法:益脾补肾。
方例:参苓白术散加杜仲、骨碎补。
2.龟背:
证候:脊柱弯曲,状如龟背,行步俾偻,俯不能仰,骨质柔弱,舌淡脉细。
治法:补肾填精。
方例:补天大造丸。
(四)临证权变
鸡胸初期,每多痰热壅肺,证见咳嗽气促,痰涎壅盛,唇红口干,宜先予宽气饮化痰利膈;龟背初期,每多风寒外袭,证见头背强痛,恶寒等证,宜先予参苏饮加当归、桂心、延胡索,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调护〕
1.增加营养、多吃蛋黄、骨头汤、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
2.不要使婴儿过早过多的站立和行走。
〔应用例案〕
令孙女才六岁,勿发寒热一日,过后腰脊中命门穴间骨节,肿一块,如大馒头之状,高三四寸。自此不能平身而立,绝不能下地走动,如此者半年。人皆以为龟背痼疾,莫能措一法,即如幼科治龟背古方治之亦不效。予曰:此非龟背,盖魚背在上,今在下部。必初年乳母放在地上,坐早之过,此时筋骨未坚,坐久而背曲,因受风邪,初不觉,其渐入骨节间而生痰涎,致令骨节胀满而大。不急治之,必成痼疾。今起未久,可用万灵黑虎比天膏贴之。外再以晚蚕砂醋洗炒热,绢片包定于膏上,带热熨之,一夜熨一次。再以威灵仙为君,五加皮、乌药、红花、防风、独活,水煎服之。一月而消其半,骨节柔软,不复硬肿,便能下地行走如初矣。人皆以为神奇。此后三个月,蓦不能行,问之,足膝痠软,载身不起,故不能行。予知其病去而下之虚也。用杜仲、晚蚕砂、五加皮、薏苡仁、当归、人参、牛膝、独活、苍耳子、仙茅,水煎服二十剂,行动如故。(《赤水玄珠•孙氏医案•卷二》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年1月)
按:据《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有龟背者,小儿在婴小时,髇骨未成,强令独坐,则背隆阜,而偶为风邪干袭与气血相搏,入骨髓壅滞不散,致背高隆起,若龟壳之状”。的记载,本案当属龟背。先祛风湿,活血通络治其标,继补肝肾、益气血、壮筋骨治其本,药中病机,且幸治之较早,故获此佳效,否则必如孙氏指出“不急治之,必成痼疾”。
〔简便验方〕
1.鸡蛋壳50个,炒黄,加细末,每日服3克。(《实用中医儿科学•佝瘘病》)
2.生牛骨或猪骨,焙研细末,饭后服3至6克,一日三次。(《实用中医儿科学•佝偻病》)
3.灸肺俞、心俞、鬲俞,艾柱如小麦大,三五壮即止。(《证治准绳.幼科》)
〔文献摘录〕
1.《保婴撮要•龟胸龟背》:“此多因小儿元气未充,腠理不密,风邪所乘,或痰饮蕴结,风热交攻而致。法当调补脾肺为主,而以清热消痰佐之”。
“予按龟胸有治,龟背乃不治之证。前人证治犹有未善。虽曰客风入骨,坐早劳伤,咳嗽肺虚,然未窥其病源,无非以现在者言之也。凡小儿禀受真元足者,尝见其赤身裸体,当风露坐,半周之后,坐以座栏,从未闻有客风入骨,坐早劳伤嗽久而病龟背之说。此证盖由禀父母精髓不足,元阳亏损者多有之。不观小儿龟背,正在门命之间,渐次骨节浮露,其腰如弓,实因骨痿不能支撑之故,岂风邪为患哉。”
复习思考题
1.何谓五硬、五软、五迟?各应如何辨证施治?
2.解颅、鸡胸龟背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临床特征?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