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论

颈前结喉两侧肿大的一类疾病,统称为瘿。早在汉代《说文解字》解释说:“瘿,颈瘤也”。瘿字的意义为颈部肿大如缨络之状。缨络是古人将贝壳编成圈状佩于颈部的装饰品。本病特征为:颈前结喉两侧漫肿或结块,皮色不变,逐渐增大,病程缠绵,但不溃破。所以本类疾病就是部分现代医学称的甲状腺疾病。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关于瘿的记载。《山海经》中有“数斯”、“无条”等食之可以“已瘿”。《庄子》中也有“甕盎大瘿”的记载。汉代张华《博物志》(公元232年〜300年)将瘿描写为一种地方性疾病,在湖北和长江南部山区一带发生。古代对瘿病的治疗也有卓越的贡献,汉《神农本草经》载:“海藻味苦咸寒、无毒,主瘿瘤气,颈下核”。近代所知,海藻内含有丰富的碘,对缺碘性甲状腺病疗效较好。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载有海藻酒主治瘿病。隋《诸病源候论》谓“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又谓“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唐《千金要方》引“深师方”用鹿靥治疗瘿证。《本草纲目》引王玺说猪靥是“在猪喉系下肉团一枚,大如枣,微扁色红”,就可证明猪靥是猪的甲状腺组织,推而知之,鹿靥是鹿的甲状腺组织。而用甲状腺组织治疗气瘿、肉瘿等疗效确实,这应该说是中医学史上的一项发明。

古代文献中对瘿病进行了多次分类。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从形态特点将瘿分为五类:石瘿、肉瘿、筋瘿、血瘿、气瘿,为后世医家所宗。如《医宗金鉴》云“肉色不变者为肉瘿;其筋脉现露者,名筋瘿;若赤脉交结者,名血瘿;坚硬推之不移者,名石瘿”。本章将讨论气瘿、肉瘿、瘿痈(急性、亚急性甲状腺炎)和石瘿。

〔瘿部和脏腑经络的关系〕

瘿的部位在颈前结喉两侧,此处是群经交会的部位之一。如手太阴肺经至喉部。足阳明胃经,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足太阴脾经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阴心经,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手太阳小肠之脉,络心,循咽,下膈。肾足少阴之脉,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肝足厥阴之脉,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任脉,起于中极穴,沿腹胸部正中直上,达咽喉,至下唇内。冲脉挟脐上行,经喉,环绕口唇。督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可见心、肝、脾、肺、肾五脏之经脉均至该部,督任等脉亦至此处。所以瘿与这些脏腑经络的关系就十分密切。

根据经络所属和临床上反复验证可知甲状腺的生理作用十分重要,它能辅助五脏,统帅督任,促进气化,维持形神正常发育,协调阴阳平秘。

〔病因病机〕

五瘿之疾,原因各异,总的来说是由于正气不足,以致外邪乘虚侵入,结聚于经络、脏腑,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等病理变化,而逐渐形成瘿病。可见内外诸因,皆有涉及,仅择其主要的,略述如下:

1.水土不佳,缺少盐鹵:《博物志》云“由残土之无鹵”,久居令人瘿。古人对瘿病的病因认为有一定地区性,水质不佳,缺乏盐卤。

2.风温、湿热外袭:风温、风热之邪,壅结少阳、阳明经络,聚于颈前致成瘿痈。湿热之邪郁于颈部,与痰浊凝聚,则成瘿痈缠绵,反复发作。

3.气滞:忧思郁闷,气机不利,或与外邪结于少阳之络而成瘿痈;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损伤心神而出现悸动不安,失眠多梦;或忧思过度,肝脾两伤,痰瘀互结,凝滞于颈前而生石瘿。据河南省临床调查资料表明气瘿患者,常生气者较不常生气的发病率高一倍左右。

4.痰浊凝结:痰浊由津液所化,痰浊形成,便阻滞气机,结于颈前,则为瘿肿。古人有“有块多是痰”的经验总结。痰浊上逆于双目则可出现突眼症。

5.瘀血:或因气滞,或因痰阻都能使血脉运行不利,甚而形成瘀血,瘀血与痰气凝聚,结于颈前,可使瘿肿增大,日趋坚硬,或成石瘿。

〔检查方法〕

检查瘿病时,让病人端坐,双手放於两膝,显露颈部。

望诊:检查者,坐于病人对面,观察颈部轮廓,两侧是否对称,有无肿块隆起,并注意其位置、大小、形态、邻近血管有否充盈,如有肿块,让病人作吞咽动作,看是否能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扪诊:检查者坐于病人对面,也可站立在病人后面,用双手进行检查,一般先查健康部位,后查肿块部位,然后作肿块的重点检查。要注意其位置、数目、硬度(柔软如棉、坚实如木、坚硬如石)、光滑度(光滑、高低不平)、活动度(活动、推之能动、固定),有无压痛,边缘境界是否清楚等。此外还要注意有无震颤,气管有无移位,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

另一方法:检查者面对病人,让病人头部略为俯下,使颈部肌肉和筋膜松弛,检查者用一手的拇指,将病人的甲状软骨推向检查之侧,使检查的甲状腺突出,另一手的手指按放在检查侧的胸锁乳突肌前后,这样,整个甲状腺的侧叶就能掌握在检查者的手中,对甲状腺的大小、形状,质地等能够作出更为精确的判断。

〔治疗〕

瘿病的治疗方法很多,现就本章所用较多的理气散瘿法,化瘀散瘿法、解毒散结法、化痰软坚法、以靥治瘿法等数种分述如下:

1.理气散瘿法,是用理气药物配合软坚化瘿药物使瘿肿消散的方法。适用于瘿肿随喜怒消长,局部憋胀发紧,呼吸促迫,性急躁,善太息之气瘿,部分肉瘿等。常用方剂如逍遥散等,常用药物有青皮、陈皮、桔梗、柴胡、香附、枳壳、海藻、昆布、海蛤壳等。

2.化瘀散瘿法:是用活血化瘀的药物配合软坚化瘿药物促使瘿肿消散的方法。适用于瘿肿赤脉交结;或头面部青紫,舌质青紫;或瘿肿突然增大,坚硬如石,高低不平等,如血瘿、部分肉瘿、石瘿等病。常用方如桃红四物汤。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三棱、莪术、琥珀、丹参、穿山甲、海浮石、海藻等。

3.化痰软坚法,是用各类化痰药物配合软坚化瘿药物促使瘿肿消散的方法。适用于瘿肿不红不热,按之坚实,或有囊性感,苔腻等,如气瘿、肉瘿等。常用方如海藻玉壶汤等,常用药有海藻、昆布、海带、夏枯草、海蛤壳、海浮石、生牡蛎、半夏、贝母、黄药子、山慈菇、白芥子、瓜蒌等。

4.解毒散结法:是用清热解毒药物,配合软坚散结的药物,促使瘿肿消散的方法。适用于瘿肿局部灼热疼痛、发热、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脉数等,如瘿痈、石瘿等。常用药物有银花、连翘、板兰根、夏枯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半枝连、黄芩、黄药子等。

5.以靥治瘿法:是用动物靥(甲状腺组织)的制剂治疗瘿病的方法,亦属脏器疗法之一。适用于气瘿、肉瘿等。常用方如五瘿丸,常用药物有羊靥、猪靥、古人多用鹿靥等。

此外,尚有补益肝肾、调摄冲任、疏风散结、利湿攻毒等法,在临床应用时,需结合实际病情,加以选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