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接触性皮炎
本病是因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致病物质所引起的皮炎。其特点是发病前均有明显的接触某种物质的病史,皮损边界清楚,形态随接触物而异。中医文献中,由于接触物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因漆刺激而引起者,称“漆疮”。如《诸病源候论》、《外科启玄》中均有记载。如因贴膏药引起者,称“膏药风”;接触马桶引起者,称“马桶癣”等,目前临床上统称为接触性皮炎。
〔病因病机〕
由于人体禀赋不同,故接触某些物质后的反应亦异。某些物质毒邪侵入或接触人体后,先是侵入皮肤,而后郁而化热,邪热与气血相搏表现在肌肤而发病。其中体质因素是主要的,因同一物质,有的人接触后发病,而其他人同样接触,并不发病。正如《诸病源候论》中所说:“漆有毒……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也。”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现在比较常见的有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种。动物性的大多为毒素所致,如斑蟊、毛虫毒素;植物性的大多是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所致,如漆树、荨麻、银杏、补骨脂、猫眼草等;化学性的面较广,有金属制品,如镍,铬,有日常生活用品,如肥皂,洗衣粉、皮革、塑料及橡胶制品等;有化妆品,如化妆油、染发水、雪花膏等;有外用药物,如汞剂、磺胺剂、抗菌素软膏、清凉油等;有各种化学原料,如汽油、机油、油漆、染料等。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一是仔细询问有无接触史。发病前均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第一次在4~5天以上,再次接触发病时间缩短,多在数小时或一天左右。二是辨析证情的轻重部位,本病均有红斑、肿胀、水疱、糜烂、滋水,故总属湿热之毒,但发于上部与下部者有兼风、蒹湿之异;病情亦有轻重之分。三是应与急性湿疮和颜面丹毒鉴别:
1.急性湿疮:病史不明确,皮损呈多形性损害,对称分布,边界不清,反复发作,易变成慢性病。
2.颜面丹毒:无异物接触史,全身症状严重,常有寒战、高热、头痛、噁心等症。局部红肿灼热疼痛而无瘙痒。
(二)论治要点
在除去病因后,局限性皮损以湿敷等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全身泛发性红斑、丘疹、水疱等损害,应从风热或湿热进行辨证治疗,局部也应对症处理。愈后若再有接触又可复发。
(三)常见证治
1.风热:皮肤红斑色泽淡红或鲜红甚则紫暗,境界清楚鲜明或有针头大红色丘疹,多发于人体上部,分布密集,全身有发热、头痛、心烦少寐,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化湿止痒。
方药:消风散。
2.湿热:在水肿性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水疱甚至大疱,渍水淋漓,糜烂,多发生在人体下部。全身可见低热,四肢沉重倦怠,胸闷欲呕,不欲食,便溏,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利湿清热止痒。
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味。
若发热重者,加龙胆草、黄芩;斑色红者,加大生地、丹皮。
(四)外治法
1.以潮红、丘疹为主者,用三黄洗剂外搽,或用青黛散冷开水调敷,每日4〜5次。
2.肿胀、糜烂、流滋较多者,用蒲公英或野菊花30克,或用地肤子汤煎汤待冷后湿敷;亦可用10﹪黄柏溶液湿敷。
3.糜烂、结痂者,用青黛膏或清凉油乳剂外搽,每日3〜4次。
(五)临证权变
若症状严重,皮疹泛发全身,自觉瘙痒、怕冷、发热、头痛者,治宜解毒为主,可用普剂消毒饮或清瘟败毒饮。
〔调护〕
1.忌食辛辣、鱼腥、荤发、动风的食物。
2.禁止用热水或肥皂水洗涤。
3.避免再接触致病的物质。
〔应用例案〕
徐XX,男,上山砍柴,初不识漆树,砍为作柴,当天晚上颜面浮肿,阴囊赤肿,瘙痒难忍,第二天眼皮肿之不能睁,阴茎阴囊肿大平常3、4倍。由诊所送往地区医院治疗,迭用抗过敏药和抗菌素治疗半个月,症状仍得不到改善,回至家中,都言不治之症。恰本人听此而前往视之,病人躺在床上呻吟,全身浮肿,面部溃烂,流水而不成人形。病人不明原因。后其子说上山砍柴回家当晚就有颜面浮肿现象。思之,即拟“代斑解毒汤”加减方(人中黄30克、石膏30克、连翘15克、升麻15克、知母15克、玄参20克、牛蒡子15克、黄连10克、淡竹叶10克、赤芍10克、甘草10克、荆芥10克、蝉衣6克)大剂投之,五帖,忌辛热动血之物。第六天,病人前来述说得知,服完3帖后,病已去大半之多,继服两帖,以告痊愈。
按:本地属半山区,山中野漆树颇多,上山砍柴,过敏者多会罹患此病,痛苦异常,作者按上方加减已治愈病人上百例。(节选自《千家妙方》浙江董智良)
〔简便验方〕
1.鲜无根藤90〜120克,切碎成节,水煎20分钟,趁热熏蒸患处3分钟,待水温,轻轻反复擦洗,每日2次。(《赤脚医生杂志》1978年1月)
2.清解片每次5片,每日3次;或三黄丸,每次3克。每日2〜3次。
〔文献摘录〕
《诸病源候论•疮病诸候•漆疮候》:“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喜面痒,然后胸背胫腨皆悉瘙痒,面为起肿,绕眼微赤。”
《外科启玄卷九•漆疮》:“凡人感生漆之毒气,则令浑身上下具肿,起疮如痱子,如火刺,刺而痛,皮肤燥烈。三五日比风热疮或疼或痒为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