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前列腺炎
本节讨论非特异性前列腺炎。临床上,一般分急性、慢性两种,以慢性为多见。属中医的“热淋”、“精浊”、“劳淋”、“肾虚”等病证范畴,是男性中壮年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
急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表现是尿急、尿频、尿痛、会阴部痛,重者可有恶寒发热。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表现是少腹、会阴、睾丸部有不适感,尿道中常有白色分泌物溢出。
〔病因病机〕
急性者多由嗜酒太过,脾胃受伤,湿热内生,气血凝滞,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诱因或为体表疖肿,乳蛾喉痛等证引起湿热下注而发。或因尿道下部染毒,或由留置导尿管引发。慢性者可由急性迁延而致;或因房事过度,或有手淫恶习,劳伤精气,使精室不能闭藏而发。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一是通过问诊抓主证,如排尿不适或有灼热感,排尿终末或大便时尿中有白色浑浊分泌物溢出;有时发生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在腰骶、会阴等处坠胀隐痛,有时放射到耻骨上、阴茎、睾丸等处。二是要依靠触诊,直肠指检,急性者,前列腺肿胀,明显触痛。前列腺液内有大量红血细胞、白血细胞、脓球。慢性者,前列腺为正常大小,也可稍大或稍小。其硬度增加或有结节,并可有压痛。前列腺液白细胞增多。
(二)论治要点
本病治疗关键是分清标本缓急。急则尿急、尿频、尿痛,应以治标为主。方用八正散清热利湿,缓则会阴部不适,舌有紫斑紫点,应理气、活血、化瘀,调补肾经阴阳以治本。
(三)常见证治
1.湿热壅阻证:小便频急,茎中热痛,刺痒不适,尿黄浑浊,尿末或大便时有白浊滴出。会阴、腰骶、睾丸部胀痛、抽掣。或伴有高热,寒战,口渴思饮,舌苔黄腻,脉滑数。此为湿热下注,气血瘀滞。
治法:清热利湿为主,辅以化瘀。
方药:八正散加减。
血尿明显者,加小蓟、白茅根;少腹抽痛者,加炒小茴香、川楝子。
2.阴虚火旺证:腰骶、会阴部不适,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失眠多梦,遗精,阳事易兴,小便白浊,不仅尿末、大便时有白浊滴出,欲念萌动时亦常自行溢出。舌红,脉细数。
治法:补肾滋阴,清泄相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合萆薢分清饮加减。
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夜交藤;遗精者,加芡实、莲子肉。
3.肾阳不足证:小便时有白浊,腰骶部、会阴部不适,头晕,神疲,腰膝痠冷,阳萎,早泄,稍劳后即有白浊溢出。苔白,脉弱沉。此乃肾阳不足,精关不固。
治法:温肾固精。
方药:右归丸合金锁固精丸加减。
有小便白浊时,加萆薢,赤茯苓;腰痠疼痛者,加川断、杜仲。
4.气血瘀滞证:小便淋浊日久,时好时作,小腹、会阴、睾丸坠胀隐痛不适,或有血尿、血精。舌质有紫斑、紫点,脉多沉涩。此为久病入络,气血瘀滞。
治法:活血散瘀,行气导滞。
方药:前列腺汤。
(四)外治法
对湿热下注或气血瘀滞证,可用下列方法。
1.金黄散15~30克,山芋粉或藕粉适量,水200毫升,调煮成薄糊状,微冷后(43℃)作保留灌肠,每日一次。
2.葱归溻肿汤坐浴,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
(五)临证权变
慢性前列腺炎日久之后多有腰痛,可加用杜仲、桑寄生;偏阳虚者,再加附子、干姜;还有小便频数者,加金樱子、复盆子、桑螵蛸;若有并发血精者,依下节论治。
〔应用例案〕
任XX,男,31岁,1972年11月7日初诊。从1971年5月,无明显诱因而自觉腰部酸痛,掣引双股,少腹胀满,小便频数,排尿终末有白浊滴出,轻度涩痛,倦怠乏力,常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曾根据前列腺检查,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检查:血压160/85毫米汞柱,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沉迟。证属肾虚阳亏,寒湿凝滞。治宜平肝潜阳,散瘀开窍,利水祛浊。方药:珍珠母30克、归尾10克、赤芍10克、生磁石30克、菖蒲12克、猪苓10克、生石决明30克、泽泻10克,云苓10克、琥珀面2.4克(冲)、车前子10克、甘草3克。11月22日复诊:按上方服药14剂后,自觉头晕、耳鸣及心悸目眩均减轻,腰痠痛及尿频亦见好转,仍觉倦怠无力,排尿终末尚有白浊滴出。血压150/70毫米汞柱,舌苔薄白,脉沉细。改用平肝温肾、散寒利水之法,方药:珍珠母30克、菊花15克、猪苓10克,上肉桂6克、泽泻10克、萹蓄10克、紫石英30克、牛膝10克、归尾10克、车前子10克、川芎10克、琥珀面2.4克(冲)。12月7日三诊:14剂后,头晕目眩已止,偶有耳鸣,腰仍痠痛,已无尿痛及白浊,血压140/80毫米汞柱,舌苔薄白,脉沉细弱,两尺更弱。再以补肾柔肝,活血利湿之法治其本。方药:菟丝子18克、芡实15克、杜仲10克、枸杞子24克、归尾12克、川断18克、杭白芍15克、泽泻12克、牛膝10克、上肉桂10克、车前子10克、云苓10克。另服肾气丸,早晚各服一丸。按上法辨证加减,至1973年1月26日复诊,诸证悉愈。随访三年,未再复发。
按:本例慢性前列腺炎同时并发高血压,临床表现呈一派虚象,但开始未用温肾之法,而用平肝潜阳,散瘀开窍,利水祛浊之法治其标,待肝阳平降后,再用温肾散寒佐以平肝,最后用补肾柔肝之法治本。治疗始末均不离通淋利水之剂。医者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症状,逐一解决,发挥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终于获效。(节选自《房芝萱外科经验》)
〔简便验方〕
1.复方地虎汤:地龙20克、虎杖20克、木通15克、车前子15克、莱菔子20克、黄芪30克、穿山甲20克、甘草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适用于湿热蕴阻证为主者。节选自《吉林中医药》王少金等。
2.苓薏败酱汤:茯苓25克,苡仁、败酱草各20克,石苇、萹蓄、瞿麦、滑石各15克,王不留行10克。水煎服。适用于湿热蕴阻证。(节选自《广西中医药》田乃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