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日晒疮

日晒疮是由日光的过度照射使人体被晒部位的皮肤发生的病变。其特点是,被晒部位红斑、水疱、灼热痒痛。本病多见于夏季,长时间室内工作缺乏日光照射的人,突然参加室外活动后容易发生。

〔病因病机〕

由于阳光曝晒,热邪侵袭,郁于肌肤而发。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一是问诊,问清楚有无阳光曝晒的病史。二是根据皮损范围大小、症状特点辨析轻重与性质。

(二)论治要点

本病是阳光热毒所致,治疗关键是清热解毒凉血。但病情轻者,可不用内服药,2〜3天自愈。病情严重者则应加强解毒凉血之品,如生地、赤芍、丹皮等。

(三)常见证治

主证:受到强烈日光照射的暴露部位数小时后可出现弥漫性境界清楚的红斑,重者可呈水肿性红斑,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或大疱形似烫伤,患处有明显的烧灼感,刺痛难忍,红斑在24小时达高峰,以后逐渐变为暗红色或红褐色,并逐渐消退留有暂时性淡褐色色素沉着,症状轻者2、3天内可自愈,症状重者除皮肤损害外可伴有全身症状,如眼结膜充血、眼睑肿胀,头昏发热、心烦心悸、失眠、噁心不欲食,口干而渴,大便秘结或溏薄,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数。证属热邪侵袭肌肤。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普剂消毒饮加减。

斑红,舌绛者,加生地、丹皮、赤芍;头昏、心烦、噁心者,加香薷、佩兰、藿香;若病起暴急、高度浮肿、高热、头痛者,可用清瘟败毒饮。

(四)外治法

1.红肿、小疱,轻度糜烂,可用冷湿敷,用三黄洗剂外搽;或生地榆30克,马齿苋30克,水煎待凉,湿敷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3〜4次。

2.局部糜烂、水疱,用青黛膏敷贴,每日1次。

(五)临证权变

有部分患者,常因进食某些植物如灰菜(藜)、红花草、芥菜等,或吃泥螺后复加日光曝晒而引发病,病情较重,治法同上。注意及时停止进食可疑食物。

〔调护〕

1.禁食某些引发病的蔬菜,勿过食辛辣海鲜。

2.避免日光直接曝晒,外出时可戴大草帽,穿长袖衣,长脚裤等。

〔应用例案〕

赵X,女,36岁。两月前参加招考工作,经常外出,烈日曝晒,当时发现两肘内起痱子样疹子,继则面部、两臂均有发生,自避日晒后疹子基本消退,痒亦渐止,但一经日晒,患处皮色焮红,疹子显露,搔痒甚剧。住院治疗。诊得颈项及两臂暴露部位有针头大密集之红色丘疹,抓痒不休,有极少渗血,有的结成血痂,苔薄白质红。属血分本有蕴热,复加日晒,两热相合,郁于皮肤,遂成本病。治拟疏散清泄,配以外治。①生地12克、赤芍6克、连翘9克、银花12克、净蝉衣3克、薄荷后下5克、牛蒡子9克、苍耳子9克,浮萍3克、白藓皮9克,生首乌12克.②解毒搽剂,外搽皮损处,一日4〜5次。共治12天,红疹已退,抓痒亦止,出院。

按:《疡科心得集》说:“疮在皮肤,当因其清而扬之。”故用牛蒡、薄荷、蝉衣、浮萍以疏散之;生地、银花、连翘、生首乌以凉血化毒,使腠理开泄,热邪外达,故疹消痒止而愈。(节选自《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简便验方〕

1.寒水石一两,研末水润外敷。

2.金银花、菊花、地肤子各一两,荆芥、生地各五钱,小煎服。选自《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3.青蒿蜜丸(10克一丸)每日2~3次,每次2丸。适用于轻证。(节选自《实用中医外科学》)

〔文献摘录〕

《外科启玄•卷九•日晒疮》“三伏炎天,勤苦之人,劳于工作,不惜身命。受酷日晒曝,先痛后破而成疮者,非气血所生也,内宜服香茹饮加芩连之类,外擦金黄散,制柏散青黛等药治之则自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