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瘿

气瘿是颈部肿块柔软并可随喜怒而消长的一种瘿病,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其特点是颈部瘿肿,往往遇喜则消,逢怒则长。常见于离海较远的高原山区。我国云贵高原和陕西、山西、宁夏等地区的居民最为多见。

〔病因病机〕

本病原因一为忧恚,二为水土。现代研究认为平素食物中摄入的碘量不足;内因为情志抑郁,忧怒无节,使气化失调,升降障碍,痰浊壅聚而成本病。此外,若产后肾气亏虚,外邪乘虚侵入,亦能引起本病。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本病结块肿大,柔软如棉,皮色不变是痰浊凝结的特征。

(二)论治要点

本病为地方性疾病,高原山区居民摄入碘不足是主要原因,但与情怀不畅,忧思无度有关系,故治疗重点在於补足碘量。中医传统用海藻酒、四海舒郁丸等皆是含碘丰富的药物。但治疗不如预防更为重要,若能按法预防,则可避免发生本病。

(三)常见证治

主证:本病好发于20〜30岁的青年人,女多于男,尤以怀孕期及哺乳期妇女更为多见。但在流行地区内常发生于入学年龄的儿童。一般全身症状不显著,局部可见颈粗瘿肿,弥漫肿大,边缘不清,皮色如常,按之皮宽不急,不觉疼痛,随吞咽而上下移动。部分肿胀过大呈下垂状,觉局部沉重,但不破溃。有因压迫气管而呼吸困难,压迫声带而声音嘶哑者。以上症状每因动气而加重。有的脉络受阻(压迫颈深部大静脉),则颈、胸部表浅静脉明显扩张,即为血瘿。证属肝郁气滞,痰浊凝结。

治法:理气解郁,消瘿散结。

方药:四海舒郁丸加黄药子、元参、夏枯草。

若胸胁憋胀者,加瓜蒌、桔梗、枳壳;声音嘶哑者,加射干、青果、木蝴蝶;怀孕期或哺乳期,加菟丝子、补骨脂等。另外黄药子对肝脏有一定损害,肝肾功能不良者应慎用或不用。

(四)临证权变

本病在流行地区除颈部呈弥漫性肿大外,可以伴有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肿硬,能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治疗时可用四海舒郁丸加丹参、红花、三棱、莪术。

〔调护〕

1.在好发地区内,除改善饮水源外,都应服碘化食盐(每千克食盐中,加入5〜10毫克碘化钾),效果很好。

2.经常用海带或其它海产植物佐餐,尤其在怀孕期和哺乳期。

3.平时保持心情舒畅。

〔应用例案〕

张XX,男,41岁,南京市干部。患者经本市某医院确诊为“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已三年。经中西药治疗无显效,于1973年6月7日来我处就诊,当时患者颈部变粗,病侧甲状腺明显肿大,相当于患者半个拳头大,触之质软无压痛,有多个结节。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经常胸闷口苦,舌苔黄腻,脉弦滑。证属肝郁气滞,津液不得运行,凝结成痰,气滞日久,导致血瘀,气痰互结于颈前,渐成瘿肿。治以化痰软坚为主,佐以理气化瘀。方以消瘿丸化裁主之。海藻1000克,海帯500克,海浮石1000克,青陈皮各15克,青木香15克,醋三棱60克,醋莪术60克,共研极细末,炼蜜为丸;每日二次,每次5克。服完一料后,肿大之甲状腺已明显缩小。原方继服第二料,服之一半时,甲状腺肿大已完全消失,外观及颈部触诊无任何异常,后停药恢复工作,随访观察七年多,一直未复发。(江苏 谢英彪治验)

按:本病发病缓慢,病程浸长。治疗亦宜缓取,坚持治疗,故以消瘿丸药治之甚宜。

〔文献摘录〕

1.《外台秘要•卷二十三》引《肘后方》:“疗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海藻酒方:海藻一斤去盐清酒二斤”。

2.《外科心法要诀•发无定处》:“瘿瘤诸证,用药缓缓消磨,自然缩小,…不可轻用刀针,以致出血不止,立见危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