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肉瘤

肉瘤是由皮下脂肪组织増生而形成的肿瘤。其特点是肿块软如绵,肿如馒,皮色不变,如肉之隆起,故名肉瘤。

〔病因病机〕

由于思虑过度或饮食劳倦,郁结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以致气血凝滞,积久成形,发为肉瘤。有的多发性肉瘤与遗传有关。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本病诊断要点在于触诊。肿物位于皮下,可活动,质柔软,触之不痛,呈分叶状,多为单发,属痰凝血瘀。

一种多发性的肉瘤须与脂膜炎鉴别:脂膜炎同样为发生在皮肤上的结节,有压痛,但表面皮肤发红,经数日至数月可消退,结节偶有坏死破溃。有的伴有发热,肌肉疼痛等症状。

(二)论治要点

在于化痰利湿,破瘀散结,如能见效者,守方长服或可治愈。

(三)常见证治

主证:肿块大小不一,呈扁圆形或圆形,边界不清,表面皮色不变,质地柔软如绵,按之可以压扁,并不疼痛,典型的用手捏紧肿物表面可出现分叶状。瘤好发于颈部、背部、肩胛部、前臂等处,其它部位也可发生。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发性。瘤生长缓慢,少数巨大的可悬垂于体表。另有一种肿块较小,如板栗大小,边缘清楚,质地稍坚实,按之疼痛,大多呈多发性。本证总属痰湿凝聚,气血瘀滞。

治法:多发性的可采用药物治疗,法用祛痰化湿,和营活血。

方药:小金片每次4片,每日2〜3次。或用归脾汤加香附、乌药、陈皮、贝母、白芥子、红花、莪术。

(四)外治法

外敷消瘤二反膏或二白散。

(五)临证权变

对单发较大的肿瘤,可手术摘除。

〔应用例案〕

安XX,女,34岁。患者于1966年始在左耳后下方颈及背部肺俞与厥阴俞穴之间起杏核大小硬核,逐渐增大。颈部约7X9X5厘米,背部约13X15X5厘米,坚硬。于1970年5月由当地医生切开,流血不止,遂到宝鸡、西安等地治疗,病理诊断为“脂肪肉瘤”。6月26日到我处诊治。视其切口未愈,患部疼痛,消瘦神萎,面色萎黄,忧思不安,纳呆,舌红,边尖有瘀斑小点,苔薄白,脉沉细弦。此为营卫不和,痰湿阻络,瘀血阻滞。治拟调和营卫,祛湿化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用桂枝加葛根汤合消瘰丸、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王不留行30克、牡蛎20克,葛根、玄参各12克,桃仁、赤芍、贝母、白芥子、当归各10克,川芎、大枣、红花各6克、甘草、生姜各3克,五剂。

之后上方加减改为散剂服用,至1971年4月8日五诊,服药八个月肿瘤缩小五分之二。並以前方加减再配成散剂,日服三次,每服5克,开水送下。配合外用川乌、草乌各30克共为细末,水醋适量调敷患处。至1974年3月10日八诊:共服散剂四料,肿瘤全部消失。随访患者至1984年一直健康。

按:笔者以内服药为主,外敷药为辅治疗。用桂枝加葛根汤直达项背之病所调和营卫,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消瘰丸软坚散结;还以活血、化痰、解毒之品加减其中。用川乌、草乌外敷主要是温经散邪,直达病所。这样汤剂、散剂结合,守方长服,最后未用手术而治愈此症。(节选自《新中医》1984•17:8)

〔文献摘录〕

1.《千金要方•卷二十四》:“陷肿散治二三十年瘿瘤及骨瘤、石瘤、肉瘤……”(此为本病较早的文献记载)

2.《外科枢要》:“若郁结伤脾,肌肉消薄,外邪所搏而为肿者,其自肌肉肿起,按之实软,名曰肉瘤,用归脾、益气二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