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清,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别名足下垂点、上解溪、下垂足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胫骨前嵴外缘,踝关节前横纹中点直上2寸(一说2横指许),当解溪穴上2寸处,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深神经的分支。主治嗜睡、头晕、健忘、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等。直刺0.5-0.8寸。
名称
脑清穴别名
足下垂点、上解溪、下垂足穴出处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小腿前外侧,胫骨前嵴外缘,踝关节前横纹中点直上2寸(一说2横指许),当解溪穴上2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
嗜睡、头晕、健忘、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等功能
醒神清脑。操作
直刺0.5-0.8寸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附注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脑,头脑。清,清醒、清楚。此穴主要有促进头脑清醒的作用,故名脑清。功能作用
醒神清脑。定位
位于小腿前外侧,胫骨前嵴外缘,踝关节前横纹中点直上2寸(一说2横指许),当解溪穴上2寸处,左右计2穴。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腓深神经的分支。详细主治
嗜睡、头晕、健忘、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等。详细操作
直刺0.5-0.8寸,针感麻、酸至趾。温针灸3-4壮,或温灸5-15分钟。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脑病恢复期、头晕、健忘、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下肢瘫痪等。配伍
1、配风池、大椎治脑炎后遗症痴呆。
2、配心俞、神门、内关、三阴交治发作性睡病。
3、配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解溪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
附注
脑清穴所指有二,一为本穴,即上解溪穴,二为奇穴安眠2穴。相关论述
1、《常用新医疗法手册》:“脑清,取穴:解溪穴上2横指,胫骨外缘。主治:嗜睡,头晕,健忘,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等。针法:直刺5-8分。”
2、《中医学》:“脑清(新穴),位置:解溪穴上2寸,当胫骨外缘取穴。”
3、《新医疗法汇编》:“足下垂点穴位:踝关节足背中点向上2寸处。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下肢瘫痪。针法:直刺,进针5-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