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经穴名。出自《脉经》。别名神光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胸部,第7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有肋间内、外肌,肋下缘有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有第7肋间动、静脉,布有第7或第8肋间神经。主治黄疽、胁肋疼痛、呕吐、吞酸、呃逆。斜刺或平刺0.5-0.8寸。
名称
日月穴别名
神光、胆募、胆池出处
《脉经》隶属
足少阳胆经位置
位于胸部,第7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
黄疽、胁肋疼痛、呕吐、吞酸、呃逆功能
疏肝利胆,化湿和中。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主要配伍
配胆俞穴治胆虚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附注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穴为募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因决断务求其明,明字,从日从月,故而得名。
功能作用
疏肝利胆,化湿和中。
定位
位于胸部,第7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
有肋间内、外肌,肋下缘有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有第7肋间动、静脉。布有第7或第8肋间神经。
详细主治
1、黄疽、胁肋疼痛等肝胆病证。
2、呕吐、吞酸、呃逆等肝胆犯胃病证。
详细操作
正坐或仰卧,于锁骨中线之第七肋间取穴。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艾柱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胆囊炎、急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黄疸、疝气、腹胀等。
2、现代研究,针刺或电针日月穴对胆汁分泌有促进作用,以及胆囊收缩,利胆和排石作用。
配伍
1、配大椎穴、至阳穴、肝俞穴、阴陵泉穴主治黄疸。
2、配丘墟穴、阳陵泉穴、支沟穴主治胁肋疼痛。
3、配中脘穴、脾俞穴、胃俞穴治咳喘呕哸气逆。
附注
胆经之募穴。乃本穴的气血物质性寒收引,穴外的天部水气因而汇入穴内并循胆经而传,本穴有收募充补胆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募穴。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足太阴、少阳之会。” “太息善悲,少腹有热,欲走,日月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