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阳,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肺底。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7肋间动脉后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脊髓。主治黄疸、胸胁胀满、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向上斜刺0.5-1寸。
名称
至阳穴别名
肺底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督脉位置
位于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主治
黄疸、胸胁胀满等功能
宣肺理气,健脾利湿,通经活络。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主要配伍
配期门穴治胸满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至,达也,又极也。穴在第七椎节下,两膈俞之中间。背为阳,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故名为至阳。功能作用
宣肺理气,健脾利湿,通经活络。
定位
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7肋间动脉后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脊髓。
详细主治
1、黄疸、胸胁胀满等肝胆病证。
2、咳嗽、气喘。
3、腰背疼痛、脊强。
详细操作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与两胛骨下角连线的交点处,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方是穴。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胃炎、肝炎、胆囊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疟疾、支气管炎、哮喘、胆道蛔虫症等。
2、现代研究报道针刺神道穴、至阳穴等穴,可使食管蠕动减弱,且明显提高其粘膜皱襞的显影效果。
配伍
1、配天突穴、俞府穴、华盖穴、乳根穴、风门穴、肺俞穴、列缺穴治咳嗽。
2、配期门穴治胸满。
3、配公孙穴、脾俞穴、胃俞穴治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