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交穴 - 图1

阳交,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别阳、足髎、足窌。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在腓骨长肌附着部,有腓动、静脉分支,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主治惊狂、癫痫、瘛疭、胸胁满痛、下肢痿痹。直刺1-1.5寸。

名称

阳交穴

别名

别阳、足髎、足窌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主治

惊狂、癫痫、瘛疭、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功能


舒筋活络,息风镇痉,理气消肿。

操作

直刺1-1.5寸

主要配伍

配解溪穴治惊悸怔忡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外侧为阳。交,指交会。穴在外踝上七寸,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会,故名阳交。

功能作用

舒筋活络,息风镇痉,理气消肿。

定位

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解剖

在腓骨长肌附着部,有腓动、静脉分支,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详细主治

1、惊狂、癫痫等神志病证。

2、癫痫、瘛疭。

3、胸胁满痛。

4、下肢痿痹。

详细操作

正坐或侧卧,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腓浅神经疼痛或麻痹、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肝炎、胸膜炎、喘息、脚气、面肿等。

配伍

1、配阳辅穴、绝骨穴、行间穴治腿足麻木。

2、配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血海穴、梁丘穴治膝肿痛,小腿寒痛。

3、配解溪穴治惊悸怔忡。

4、配临泣穴治胸满。

5、配丰隆穴、承浆穴治面肿。

6、配完谷穴、天容穴、气舍穴、天鼎穴、尺泽穴、合谷穴、商阳穴、阳溪穴、中渚穴、前谷穴、商丘穴、然谷穴治痹。

7、配合谷穴、涌泉穴治喑不能言。

8、配解溪穴治惊悸怔忡。

相关论述

1、《甲乙》:“寒厥癲疾,噤吤瘈疭,惊狂,阳交主之。”

2、《会元针灸学》:“阳交者,从阳陵内斜,交于阳明,使阳维之回郄,直交太阳,此三阳之交,故名阳交。”

3、《腧穴命名汇解》:“阳交,交指会,此穴为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会。《经穴箓要》载:胃经行前,膀胱经行后,而胆经行前后两经分肉之间,肾与膀胱皆为阳经,故名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