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墟,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浅部为乳腺组织(男性乳腺组织不明显),其下为胸大肌,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3肋间动、静脉,布有第3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3肋间神经。主治胸胁支满、咳嗽、气喘、乳痈、呕吐。斜刺或平刺0.5-0.8寸。
名称
灵墟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足少阴肾经位置
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
胸胁支满、咳嗽、气喘、乳痈、呕吐功能
止咳平喘,宽胸顺气,降逆止呕。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主要配伍
配神藏穴、俞府穴、巨厥穴治呕吐胸满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灵,指神灵墟,指墟址。穴在心旁,因心藏神,灵与神同义,穴为神员之墟址,故名。功能作用
止咳平喘,宽胸顺气,降逆止呕。定位
位于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解剖
浅部为乳腺组织(男性乳腺组织不明显),其下为胸大肌,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3肋间动、静脉。布有第3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3肋间神经。详细主治
1、胸胁支满、咳嗽、气喘等胸肺疾患。
2、乳痈。
3、呕吐。
详细操作
仰卧,于胸骨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当第三助间联处取穴。斜刺或平刺0.5-0.8寸。本穴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鼻塞、嗅觉减退、肋间神经痛、胸膜炎、乳腺炎、呕吐、食欲不振、腹直肌痉挛等。配伍
1、配华盖穴、紫宫穴、中庭穴、神藏穴、胃俞穴等治胸胁柱满。
2、配神藏穴、俞府穴、巨厥穴治呕吐胸满。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胸胁支满,痛引膺不得息,闷乱烦满不得饮食。”
2、《铜人针灸经》:“咳逆。”
3、《采艾编》:“灵墟,灵妙之墟址也。”
4、《会元针灸学》:“灵墟者,阳气化神,阴气化灵,肾阴之精华藏于胸内墟起中,故名灵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