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至阴穴 - 图1

内至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学》(南京)。位于足小趾内侧,距趾甲根角旁约0.1寸,与至阴穴内外相对处,左右计2穴。布有来自足背中间皮神经的趾背神经。主治小儿惊风、晕厥、脏躁等。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名称

内至阴穴

出处

《针灸学》

隶属

经外奇穴

位置

足小趾内侧,距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

小儿惊风、晕厥、脏躁等

功能

宁神开窍,镇静安神,通经止痛

操作

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主要配伍

配内关治晕厥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附注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内,内外之内。至阴,经穴名。该穴位于足小趾内侧而与至阴穴相对,故名。

功能作用

宁神开窍,镇静安神,通经止痛

定位

位于足小趾内侧,距趾甲根角旁约0.1寸,与至阴穴内外相对处,左右计2穴。

解剖

在小趾端背面内侧缘。有来自弓壮动、静脉的趾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足背中间皮神经的趾背神经。

详细主治

小儿惊风、晕厥、脏躁等。

详细操作

1、针灸法: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治神志病宜强刺激。灸3-5壮,或温灸10-20分钟。

2、按摩法:按摩时常用掐法、捏法等。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昏、尸厥、头痛、小便不利、脏躁、小儿急慢惊风等。

配伍

1、配内关治晕厥。

2、配合谷、神门治脏躁。

附注

内至阴与足太阳膀胱经之至阴(位于小趾背侧腓侧缘,距腓侧爪甲角一分)穴相对。长滨氏以此穴作肾经井穴的温热值测定部位,用以代替涌泉穴。

相关论述

1、《针灸治疗学》:“内至阴,在第五趾内端至阴穴的反面,是肾经的测定部位。”

2、《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内至阴,定位:位于足小趾背侧胫侧缘,平爪甲根距爪甲胫侧角约一分。……主治:尸厥、小儿惊风、脏躁。针灸:针一至二分。灸三至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