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沟穴 - 图1

水沟,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人中、鬼客厅、鬼官、鬼市、鬼厅。属督脉。位于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颊支。主治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癔症、癫狂痫、急慢惊风。向上斜刺0.3-0.5寸。

名称

水沟穴

别名

人中、鬼客厅、鬼官、鬼市、鬼厅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督脉

位置

位于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

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癔症、癫狂痫、急慢惊风

功能

开窍苏厥,清热祛风,通络止痛。

操作

向上斜刺0.3-0.5寸

主要配伍

配肾俞穴、命门穴治腰背酸痛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穴在鼻柱下人中,因喻穴处犹如涕水之沟渠,故而得名。

功能作用

开窍苏厥,清热祛风,通络止痛。

定位

位于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颊支。

详细主治

1、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 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之一。

2、癔症、癫狂痫、急慢惊风等神志病。

3、鼻 塞、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 鼻口部病证。

4、闪挫腰痛。

详细操作

正坐仰靠或仰卧,于人中沟中线的上、中1/3交点处取穴。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或指甲掐按。本穴不灸。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昏迷、癫狂、癔病、痫症、精神病、急惊风、休克、晕厥、急性腰扭伤、急性胃疼、晕车、晕船、鼻病、口臭、面肌痉挛、面部蚁走感、糖尿病、霍乱、中暑、面肿、产后血晕、子宫出血、丹毒、黄疸等症。

2、现代研究,针刺水沟穴对呼吸功能的调整有相对特异性,可使呼吸运动即时性增强。对呼吸中枢衰竭也有很好疗效。针刺水沟穴可使心功能增强。

配伍

1、配中冲穴、合谷穴、太冲穴治昏厥。

2、配曲泽穴、委中穴、十二井穴、合谷穴、足三里穴治热厥。

3、配颊车穴治中风口噤,牙关不开。

4、配列缺穴、太渊穴、二间穴、申脉穴、内庭穴、行间穴、通谷穴等治口眼㖞斜。

5、配少商穴、隐白穴、风府穴、大陵穴、曲池穴、丰隆穴治癫狂痫。

6、配大椎穴、合谷穴、十宣穴、阳陵泉穴、太冲穴治急惊风。

7、配上星穴、攒竹穴、支沟穴、间使穴、中渚穴、解溪穴、行间穴、厉兑穴治面肿。

8、配神庭穴治寒热头痛喘渴,目不可视。

9、配曲差穴、上星穴、迎香穴、龈交穴等治鼻塞喘息不利,鼻㖞僻多涕,鼽衄有疮。

10、配合谷穴、承浆穴治上下门齿痛。

11、配肾俞穴、命门穴治腰背酸痛。

12、配尺泽穴、委中穴、肾俞穴、昆仑穴、天应穴治挫闪腰痛。

相关论述

1、《肘后备急方》:“卒死尸厥。”

2、《医宗金鉴》:“中风口噤,牙关不开,卒风恶邪鬼击,不省人事,癫痫卒倒,口眼歪斜,风水面肿,及小儿急慢惊风。”

3、《针灸甲乙经》:“在鼻柱下人中。”

4、《针灸甲乙经》:“寒热头痛,水沟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