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逆注,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臂中、治瘫3。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腕横纹上6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心包经郄门穴上1寸,左右计2穴。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掌侧骨间神经。主治癔病、狂痫、哭泣、前臂疼痛、上肢麻痹或痉挛、胸胁痛等。直刺0.5-0.8寸。
名称
手逆注穴别名
臂中、治瘫3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前臂屈侧正中线,腕横纹上6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心包经郄门穴上1寸,左右计2穴主治
癔病、狂痫、哭泣、前臂疼痛、上肢麻痹或痉挛、胸胁痛等功能
安神定惊,通络止痛。操作
直刺0.5-0.8寸主要配伍
配曲池穴治膝关节痛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手,人体器官之一,此指前臂。逆,接受之意;注,输入、输注。该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有接受输送其经气,平定癫狂的作用,故名。功能作用
安神定惊,通络止痛。定位
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腕横纹上6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心包经郄门穴上1寸,左右计2穴。解剖
在掌长肌,桡侧腕屈肌之间,有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掌侧骨间神经。详细主治
癔病、狂痫、哭泣、前臂疼痛、上肢麻痹或痉挛、胸胁痛等。详细操作
1、直刺0.5-0.8寸,局部麻胀,并可扩散前臂或上至肘部。艾炷灸3-7壮,或温灸5-15分钟。
2、推拿常用拿法、一指禅推法、掐法等。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病、精神失常、癔病、上肢麻木、疼痛、上肢麻痹、手指麻木肿痛等。配伍
1、配水沟穴或配神门穴、太冲穴治癔病。
2、配曲池穴、手三里穴治上肢病。
3、配天鼎穴、尺泽穴治臂丛神经痛。
4、配承山穴治腓肠肌痉挛。
5、配膻中穴催乳。
6、配足三里穴、承山穴(穴位注射)治不安腿综合征。
7、配养老穴、神门穴、手三里穴、抬肩穴、合谷穴透劳宫穴、内关穴透外关穴等治疗脑血管意外。
8、配肩髃穴、曲池穴、合谷穴、环跳穴、足三里穴治类风湿关节炎。
9、配曲池穴、合谷穴治上肢偏瘫及前臂神经痛。
10、配曲池穴治膝关节痛。
相关论述
1、《备急千金要方》:“狂痫哭泣,灸手逆注三十壮。穴在左右手腕后六寸。”
2、《中国针灸学》:“左手腕后六寸。灸三十壮。主治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