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聪 - 图1

四神聪,组合穴名。出自《太平圣惠方》。由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的四个点组成。百会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四个点分别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有枕动脉、颞浅动脉、额动脉的吻合网,有枕大神经、滑车上神经、耳颞神经分布。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低智、痴呆。平刺0.5-1寸。

名称

四神聪

别名

神聪

出处

《太平圣惠方》

隶属

组合穴

位置

百会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四个点分别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

主治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低智、痴呆

功能

宁心安神,明目聪耳。

操作

平刺0.5-1寸

主要配伍

配神门穴、三阴交穴治失眠

目录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附注
  • 相关论述

功能作用

宁心安神,明目聪耳。

定位

百会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四个点分别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布有枕动、静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眶上动、静脉的吻合网,有枕大神经,耳颞神经及眶上神经的分布。

详细主治

1、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低智、痴呆、中风、偏瘫。

2、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休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瘫等。

详细操作

1、向会刺:正坐,取1.5寸或1寸毫针,先自前神聪向百会穴沿皮透刺,进针0.5-1寸,以酸胀热痛为度再用同法,由后神聪透向百会,再由左右神聪向百会透刺,留针15-30分钟。此法名谓“神聪向会刺”。

2、对向对锋刺:取正坐位,用1.5寸毫针,由左(右)神聪向右(左’ >神聪沿皮透刺,或由前(后’ >神聪向后(前’ >神聪沿皮透刺0.8-1.2寸,以酸胀痛为度,可采用平补平泻或提插捻转等补泻法。留针15-30分钟。此为“神聪对向对锋刺”。

临床运用

1、针刺四神聪治疗子痫:先针内关、风池症减,翌日刺头维、足跟穴、人中不见好转,后每15-20分钟发作一次。即刻针四神聪,配百会、内关、风池,留针1小时痫止。10日后又觉头晕,依上穴又针1次而愈。

2、四神聪治疗癔病性失语:有人报道1例,药治1周未愈,取四神聪沿皮下各朝外方向刺1寸,留针15分钟,当即能发音讲话。

3、四神聪穴配合体针治疗乙脑后遗症:以四神聪为主加肩髃、曲池等穴,四神聪进针后针尖向后平刺0.5-0.8寸,捻转提插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治疗135例,39例患者智力语言能力有明显恢复,显效9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84%。

4、四神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后神聪透前神聪,行强刺激手法20分钟,嘱患者活动腰部。3分钟后,病人腰部明显减轻,留针20分钟后腰痛基本消失,前屈后伸基本正常,2次告愈。

配伍

1、配神门穴、三阴交穴治失眠。

2、配太冲穴、风池穴治头痛、头昏。

附注

1、“神聪向会刺”和“神聪对向对锋刺”颇有类同点惟对向刺提法较为广泛,针刺长度一般来说可长可短,有超过百会而刺及前(或后’ >左(或右’ >之神聪穴者。

2、于临床上本穴多用针刺法,少用灸法,单用针法刺向百会者谓“神聪向会刺”,此法又名“四花向会刺”。盖其形似4朵绽开的花而得名。如用灸法则可取少许艾绒,用拇、示指捻搓成米(麦’ >粒状艾炷,剪去穴处头发后,涂以薄薄一层凡土林或大蒜汁,上置艾粒灸治3-5壮。

相关论述

《太平圣惠方》:“神聪四穴,在百会四面,各相去同身一寸,理头风目眩,狂乱风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