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颞后斜线穴 - 图1

顶颞后斜线,头针刺激区。位于头顶部侧面,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即督脉百会穴与颞部胆经曲鬓穴之间的连线,此线斜穿三条经脉,自督脉的百会穴经足太阳膀胱经到胆经的曲鬓穴。布有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枕大神经和耳颞神经。主治中风、脑病、感觉不利等。用排针刺法等。

名称

顶颞后斜线穴

隶属

头针刺激区

位置

位于头顶部侧面

主治

中风、脑病、感觉不利等

功能

开窍醒神,疏经通络

操作

排针刺法等

主要配伍

配顶颞前斜线、顶中线、顶旁一线(对侧)治中风偏瘫等

目录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配伍

功能作用

开窍醒神,疏经通络

定位

位于头顶部侧面,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即督脉百会穴与颞部胆经曲鬓穴之间的连线,此线斜穿三条经脉,自督脉的百会穴经足太阳膀胱经到胆经的曲鬓穴。

解剖

上部是帽状腱膜,下部是颞肌;有颞浅动、静脉等;布有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枕大神经和耳颞神经。

详细主治

1、中风、脑病、感觉不利等。

2、全线分为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常,中2/5治疗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疗头面部感觉异常。

详细操作

排针刺法:正坐位,取1寸或1.5寸毫针,针尖先自百会穴沿头皮向曲鬓穴方向刺入1-1.2寸,第2针接着第1针之针尖处下针,用同样方法进针1-1.2寸,以后数针如上法,直至最后1针针尖刺至曲鬓穴为止,针感以头觉热胀痛为度,每分钟捻转200次,持续捻针2-3分钟,留针5-10分钟,用同样方法再捻针2次后起针。本法留针时呈现该区一行排列有序之针状。

配伍

配顶颞前斜线、顶中线、顶旁一线(对侧)治中风偏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