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俞穴 - 图1

腰俞,经穴名。出自《素问·缪刺论》。别名背鲜、髓空、腰户、腰柱、髓俞。属督脉。位于骶区,正对骶管裂孔,后正中线上。在骶后軔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主治月经不调、经闭、腰脊强痛、下肢瘘痹、痫证、腹泻、痢疾、便血、便秘、痔疮、脱肛。向上斜刺0.5-1寸。

名称

腰俞穴

别名

背鲜、髓空、腰户、腰柱、髓俞

出处

《素问·缪刺论》

隶属

督脉

位置

位于骶区,正对骶管裂孔,后正中线上

主治

月经不调、经闭、腰脊强痛、下肢瘘痹、痫证、腹泻、痢疾、 便血、便秘、痔疮、脱肛

功能


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

主要配伍

配风府穴治足不仁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穴居腰尻之解,当骶管裂孔处,故而得名。

功能作用

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定位

位于骶区,正对骶管裂孔,后正中线上。

解剖

在骶后軔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详细主治

1、月经不调、经闭等月经病。

2、腰脊强痛、下肢瘘痹。

3、痫证。

4、腹泻、痢疾、 便血、便秘、痔疮、脱肛等肠腑病证。

详细操作

仰卧或侧卧,先按取尾骨上方左右的骶角,与两骶角下缘平齐的后正中线上取穴。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癫痫、月经不调、痔疮、腰脊痛、尿失禁、尿路感染、下肢麻痹等。

配伍

1、配风府穴治足不仁。

2、配中脘穴治疟(温疟、痎疟)。

3、配三阴交穴、百会穴、大赫穴、中极穴治慢性前列腺炎(轻刺激,针后加艾条灸。一日一次)。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举”,“乳子下赤白”。

2、《备急千金要方》:“月闭溺赤,脊强互引反折,汗不出”。“腰背不便,转筋急痹筋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