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溜穴 - 图1

温溜,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逆注、蛇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在桡侧腕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分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主治急性肠鸣、腹痛、疔疮、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肩背酸痛。直刺0.5-1寸。

名称

温溜穴

别名

逆注、蛇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手阳明大肠经

位置

位于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主治

急性肠鸣、腹痛、疔疮、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肩背酸痛

功能

清热解毒,安神定志。

操作

直刺0.5-1寸

主要配伍

配仆参穴治癫疾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温,温热也。溜与留同,含停留之意。穴为手阳明经之郄,乃气血深聚之处。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温热,穴六为阳气所注,故名。

功能作用

清热解毒,安神定志。

定位

位于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解剖

在桡侧腕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分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详细主治

1、急性肠鸣、腹痛等肠腑病证。

2、疔疮。

3、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等头面病证。

4、肩背酸痛。

详细操作

侧腕屈肘,于阳溪与曲池连线的中点再向前1寸处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下腹壁痉挛、口腔炎、舌炎、腮腺炎、扁桃体炎、面神经麻痹、前臂疼等。

配伍

1、配曲池穴治喉痹不能言。

2、配仆参穴治癫疾。

3、配掖门穴、京骨穴治狂仆。

4、配期门穴治项强伤寒。

5、配陷谷穴、复溜穴、阳纲穴治肠鸣而痛。

相关论述

1、《采艾编》:“温溜,温者温利之气,阳明至此而注也,曰留。”

2、《针灸甲乙经》 :“在腕后,少士五寸,大士六寸。”

3、《医宗金鉴》:“从偏历上行三寸。”

4、《新针灸学:“阳溪穴之上六寸,曲池穴之下六寸。”

5、《考穴编》:“一法,偏历后二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