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三 - 图1

颞三,组合穴名。由颞部的三个点组成。三个点分别位于顶骨节下缘前1厘米处,耳尖上1.5厘米处,耳尖下后2厘米处。主治儿童脑性麻痹等。平刺3厘米。

名称

颞三

别名

颞三针

隶属

组合穴

位置

三个点分别位于顶骨节下缘前1厘米处,耳尖上1.5厘米处,耳尖下后2厘米处

主治

儿童脑性麻痹等

功能

扶助正气,生发少阳,兼以活血化瘀,平肝潜阳。

操作

平刺3厘米

目录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附注

功能作用

扶助正气,生发少阳,兼以活血化瘀,平肝潜阳。

定位

三个点分别位于顶骨节下缘前1厘米处,耳尖上1.5厘米处,耳尖下后2厘米处。

解剖

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

详细主治

1、中风后遗征。

2、智力低下儿童运动功能障碍。

3、帕金森综合征。

4、小儿多动综合征。

5、扭体痉挛综合征。

详细操作

向后平刺3厘米,不捻转,不强刺激,留2小时,2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

临床运用

1、上肢瘫加肩俞、曲池、外关;下肢瘫加环跳、足三里、太冲;语涩加风府透哑门;高血脂加足三里、内关、三阴交。

2、现代研究,颞三针能改善患者脑动脉的弹性,使其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从而加强病者脑部的血循环,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改善病灶周围脑细胞的营养,促进脑组织的修复,从而利于中风后遗症的康复。

附注

采用本法,如在针刺过程中嘱病人配合主动活动患侧肢体,则疗效更佳;濡不能作主动活动,则行被动运动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