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纲,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肠风、痔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脊柱区,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10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9、10胸神经后支。主治肠鸣、腹痛、腹泻、黄疽、消渴。斜刺0.5-0.8寸。
名称
阳纲穴别名
肠风、痔俞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位置
脊柱区,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主治
肠鸣、腹痛、腹泻、黄疽、消渴功能
调理气血,固精止遗。操作
斜刺0.5-0.8寸主要配伍
配二白穴、竹杖穴治痔疮目录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功能作用
调理气血,固精止遗。定位
脊柱区,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10、第11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10、第11胸神经后支。详细主治
1、肠鸣、腹痛、腹泻等胃肠病证。
2、黄疸。
3、消渴。
详细操作
俯伏或俯卧,于第十胸椎棘突下间中枢穴旁开3寸处取穴。斜刺0.5-0.8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消化不良、胃痉挛、肝炎、胆囊炎、胸膜炎。心脏内膜炎、肌肉风湿病、蛔虫性腹痛等。配伍
1、配期门穴、少商穴、劳宫穴治食不下。
2、配二白穴、竹杖穴治痔疮。
3、配会阳穴、长强穴、承山穴治痔出血。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食饮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赤黄,阳纲主之。”
2、《会元针灸学》:“阳纲者,肝之阳为胆,胆又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肝为将军之官,谋略出焉。恃胆阳为之纲纪,故名。”
3、《类经图翼》:“在第十椎下两旁各三寸半陷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