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穴 - 图1

大都,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足趾,第1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在(足母)趾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固有神经。主治腹胀、胃痛、呕吐、腹泻、便秘、热病、无汗。直刺0.3-0.5寸。

名称

大都穴

出处

《灵枢·本输》

隶属

足太阴脾经

位置

位于足趾,第1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主治

腹胀、胃痛、呕吐、腹泻、便秘、热病、无汗

功能

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主要配伍

配太白穴治厥心痛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都,都城。古有四县曰都之说,脾主四肢,故“都”含脾土之意。穴在足大趾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该处皮肉丰厚,骨关节隆起,枚名大都。

功能作用

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定位

位于足趾,第一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解剖

在(足母)趾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 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固有神经。

详细主治

1、腹胀、胃痛、呕吐、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

2、热病、无汗。

详细操作

正坐垂足或仰卧,于足大趾内侧缘,当第一趾趾关节前缘凹陷赤白肉际处取穴。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全身倦怠、胃痉挛、腹直肌痉挛、腹胀、急慢性肠炎、中风、小儿惊风、四肢肿。

2、现代研究,在X线钡餐观察下,针刺大都可使胃蠕动减慢。

配伍

1、配少商穴、阴市穴、三里穴、曲泉穴、昆仑穴、商丘穴、通谷穴、太白穴等治腹满。

2、配曲泽穴、通里穴、劳宫穴、阳泉穴、太溪穴、照海穴、太冲穴等治呕吐不纳。

3、配昆仑穴、期门穴、阳陵泉穴、中脘穴治暴泄。

4、配章门穴、三阴交穴、气海俞穴、石门穴、足三里穴、阴交穴等治大便秘结。

5、配太白穴治厥心痛。

6、配尺泽穴、小海穴、支沟穴、前谷穴、三里穴、三阴交穴、曲泉穴等治四肢厥冷。

7、配中脘穴、曲池穴、合谷穴、外关穴、经渠穴、风府穴、风池穴治伤寒头痛。

8、配神庭穴、上关穴、涌泉穴、譩譆穴、鱼际穴治目眩。

相关论述

1、《灵枢·本输》:“溜于大都。”《针灸大成》:“腰痛不可俯仰,绕踝风,小儿客忤,大都主之。”

2、《腧穴学》:“原意为大的都城,该处皮肉丰盛,故名。”

3、《子午流注说难》:“大都乃所溜之荥穴。古者,邑有先庙曰都,周礼地宫,四县曰都。脾为土藏,乃四象之母,荥为火穴,又土之母,合乎先庙之义。经脉十二之次序,胂居四位,又合乎四县曰都之义,其穴在足大指本节高起之后,赤白肉皆丰满,故名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