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门 - 图1

三十六门,组合穴名。由十四经之金门、魂门、股门、箕门、冲门、液门、风门、肓门、哑门、命门、幽门、梁门、关门、滑肉门、章门、京门、神门、郄门、云门等穴组成。金门位于足部,第5跖骨粗隆后上方凹陷处。魂门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殷门位于大腿后面,臀橫纹下6寸。箕门位于大腿内侧面,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冲门位于腹部,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3.5寸。液门位于手背侧,第4、5掌指关节前方凹陷中。风门位于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肓门位于腰部,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哑门位于项部,后发际直上0.5寸。命门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幽门位于腹部,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梁门位于腹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关门位于腹部,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滑肉门位于腹部,脐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章门位于側腹部,第11浮肋游离端下方凹陷中。京门位于腰部,第12浮肋游离端下方凹陷中。神门位于腕部,腕橫纹上,尺侧腕屈肌腱桡侧。云门位于胸部,锁骨下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郄门位于前臂,腕横纹上0.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风邪。灸1-3壮。

名称

三十六门

隶属

组合穴

位置

金门位于足部,第5跖骨粗隆后上方凹陷处。魂门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殷门位于大腿后面,臀橫纹下6寸。箕门位于大腿内侧面,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冲门位于腹部,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3.5寸。液门位于手背侧,第4、5掌指关节前方凹陷中。风门位于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肓门位于腰部,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哑门位于项部,后发际直上0.5寸。命门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幽门位于腹部,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梁门位于腹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关门位于腹部,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滑肉门位于腹部,脐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章门位于側腹部,第11浮肋游离端下方凹陷中。京门位于腰部,第12浮肋游离端下方凹陷中。神门位于腕部,腕橫纹上,尺侧腕屈肌腱桡侧。云门位于胸部,锁骨下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郄门位于前臂,腕横纹上0.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风邪

功能

祛风通络

操作

灸1-3壮

目录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功能作用

祛风通络

定位

1、金门(膀胱经穴):位于足部,第5跖骨粗隆后上方凹陷处。

2、魂门(膀胱经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3、殷门(膀胱经穴):位于大腿后面,臀橫纹下6寸。

4、箕门(脾经穴):位于大腿内侧面,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5、冲门(脾经穴):位于腹部,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3.5寸。

6、液门(三焦经穴):位于手背侧,第4、5掌指关节前方凹陷中。

7、风门(膀胱经穴):位于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8、肓门(膀胱经穴):位于腰部,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9、哑门(督脉穴’ >:位于项部,后发际直上0.5寸。

10、命门(督脉穴):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11、幽门(肾经穴):位于腹部,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12、梁门(胃经穴):位于腹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13、关门(胃经穴):位于腹部,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14、滑肉门(胃经穴):位于腹部,脐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15、章门(肝经穴):位于側腹部,第11浮肋游离端下方凹陷中。

16、京门(胆经穴):位于腰部,第12浮肋游离端下方凹陷中。

17、神门(心经穴):位于腕部,腕橫纹上,尺侧腕屈肌腱桡侧。

18、云门(肺经穴):位于胸部,锁骨下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

19、郄门(心包经穴):位于前臂,腕横纹上0.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

1、金门:在腓骨长肌腱与小趾外展肌之间;有足底外侧动、静脉;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

2、魂门: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九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八、九胸神经后支。

3、殷门:在半肌腱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外侧为股深动静脉第三穿支;布有股后支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干。

4、箕门: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殷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

5、冲门: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内侧为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

6、液门:有指背动脉及指背神经。

7、肓门:在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

8、命门: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脊间韧带,有腰动脉后支,棘突间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9、幽门: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

10、关门: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

11、京门: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12、章门: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第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

13、神门:在尺侧腕屈肌腱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14、郄门: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15、云门: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16、哑门:在第一、第二颈椎之间;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突间静脉丛;第三枕神经和枕大神经分布处。

17、滑肉门: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

详细主治

风邪。

详细操作

灸1-3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