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耳穴 - 图1

直肠耳穴,耳穴名。别名直肠下段。位于耳轮脚棘前上方,近屏上切迹的耳轮处,在与大肠穴同一水平上,即耳轮2区。主治便秘、腹泻、脱肛、痔疮、慢性结肠炎、大便失禁、痢疾、里急后重、肛裂等。针0.1-0.2寸。

名称

直肠耳穴

别名

直肠下段

隶属

耳穴

位置

位于耳轮脚棘前上方,近屏上切迹的耳轮处,在与大肠穴同一水平上,即耳轮2区

主治

便秘、腹泻、脱肛、痔疮、慢性结肠炎、大便失禁、痢疾、里急后重、肛裂

功能

活血消肿,清热利湿,通腑涩肠,升阳止痢。

操作

针0.1-0.2寸

主要配伍

配肛门、心、肺治内外痔

目录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配伍
  • 附注
  • 相关论述

功能作用

活血消肿,清热利湿,通腑涩肠,升阳止痢。

定位

位于耳轮脚棘前上方,近屏上切迹的耳轮处,在与大肠穴同一水平上,即耳轮2区。

详细主治

便秘、腹泻、脱肛、痔疮、慢性结肠炎、大便失禁、痢疾、里急后重、肛裂等。

详细操作

按耳穴常规针法操作。针法:针0.1-0.2寸,针感局部痛,埋针、留针30分钟。耳穴压疗法:治痢疾。耳部常规消毒后,取大小适中的长方形胶布1块,王不留行子1-2粒,贴压于穴上。嘱患者每日晨起饭后、睡前按压穴位,要有痛、胀、热感,轮压15分钟,3天后换另一耳,5次为1疗程。穴位注射疗法:治肠炎。用0.5%-2%普鲁卡因注射液,或维生素B1注射液,用4.5号注射用针头刺入皮下,分别注入0.3-0.5毫升药液形成皮丘。按摩法:用拇、食两指捏揉,由轻到重按摩1-2分钟,以能忍受为度。按摩后耳轮发红并有热感最好。

配伍

1、配肛门、心、肺治内外痔。

2、配痔核点、心、肾上腺治混合痔。

3、配屏尖、肛门穴治痢疾、肠炎等。

附注

本穴与直肠穴(位于耳甲艇,约在大肠穴至血基点连线的中间处)穴性、功能主治相同,但直肠穴(耳甲艇)侧重调气,偏于升阳降浊,可用于治疗腹泻、便秘等症;而本穴侧重活血,偏于消肿止痛,可用于治疗痔疮、肛裂等症。两穴同中有异,各有偏重。

相关论述

1、《耳针疗法》:“直肠下段 大肠同水平的耳轮部。”

2、《耳针》:“直肠下段 用于治疗内、外痔,脱肛,大便失禁,痢疾引起的里急后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