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穴 - 图1

十三穴,组合穴名。由人中、神庭、风府、舌缝、承浆、颊车、少商、大陵、间使、乳中、阳陵泉、隐白、行间十三穴组合而成。人中位于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界处。神庭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舌缝位于舌下中缝处。承浆位于颏唇沟的中点。风府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颊车位于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少商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大陵位于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间使位于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乳中位于乳头中央。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隐白位于(足母)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行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间缝纹端。主治癫疾。先针人中,雀啄法刺入1厘米,次针少商深0.5厘米,第三针隐白深0.7厘米,第四针大陵深1厘米,第五针阳陵泉深3.3厘米,第六针风府深0.7厘米,第七针颊车深3.3厘米,第八针承浆深1厘米,第九针间使深2厘米,第十针神庭深0.7厘米,第十一针行间深1.2厘米,最后用三棱针点刺舌下中缝(舌缝)出血,乳中仅作为取穴的标志。以上二穴均用单刺法而不留针。

名称

十三穴

隶属

组合穴

位置

见正文内容

主治

癫疾

功能

开窍醒神,镇静安神

操作

刺法

目录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功能作用

开窍醒神,镇静安神

定位

1、人中位于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界处。

2、神庭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3、舌缝位于舌下中缝处。

4、承浆位于颏唇沟的中点。

5、风府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6、颊车位于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

7、少商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

8、大陵位于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9、间使位于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10、乳中位于乳头中央。

11、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12、隐白位于(足母)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

13、行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间缝纹端。

解剖

1、人中: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2、神庭:当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3、舌缝:尚未定论。

4、承浆:在口轮匝肌和颏唇沟之间;有下唇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的下颌及颏神经分支。

5、风府: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3颈神经和枕大神经分支。

6、颊车: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有耳大神经、面神经颊支及下颌缘支分布。

7、少商: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及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8、大陵: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9、间使: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 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10、乳中:浅部为乳头、乳腺总管、乳腺组织(男性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乳腺组织不明显),其下为胸大肌,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肋间动脉、胸壁浅静脉。有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为肋间神经干。

11、阳陵泉: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12、隐白:有趾背动脉。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13、行间:有足背静脉网。第1趾背动、静脉。正当腓深神经的跖背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

详细主治

癫疾。

详细操作

先针人中,雀啄法刺入1厘米,次针少商深0.5厘米,第三针隐白深0.7厘米,第四针大陵深1厘米,第五针阳陵泉深3.3厘米,第六针风府深0.7厘米,第七针颊车深3.3厘米,第八针承浆深1厘米,第九针间使深2厘米,第十针神庭深0.7厘米,第十一针行间深1.2厘米。最后用三棱针点刺舌下中缝(舌缝)出血,乳中仅作为取穴的标志,以上二穴均用单刺法而不留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