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经外奇穴名。出自《外台秘要》。位于小腿胫侧,内踝上缘上8寸(一说在内踝尖直上8寸处),胫骨内侧面后缘凹陷中,位于足厥阴肝经中都穴与足太阴脾经地机穴之间,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深层有胫神经。主治脚气、㿗疝等。直刺0.5-1寸。
名称
太阴穴出处
《外台秘要》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位于小腿胫侧,内踝上缘上8寸(一说在内踝尖直上8寸处),胫骨内侧面后缘凹陷中,位于足厥阴肝经中都穴与足太阴脾经地机穴之间,左右计2穴主治
脚气、㿗疝功能
舒筋活络,通经止痛操作
直刺0.5-1寸目录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附注
- 相关论述
功能作用
舒筋活络,通经止痛定位
位于小腿胫侧,内踝上缘上8寸(一说在内踝尖直上8寸处),胫骨内侧面后缘凹陷中,位于足厥阴肝经中都穴与足太阴脾经地机穴之间,左右计2穴。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比目鱼肌。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和大隐静脉。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详细主治
脚气、㿗疝等。详细操作
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小腿及足部放射。灸3-7壮,或温灸5-15分钟。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腓肠肌痉挛、脚气、小腿痛、踝关节扭伤、足跟痛、睾丸肿痛等。附注
1、经穴别名,包括肝经中都穴、脾经三阴交穴。
2、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即右侧太阳穴,能发汗或止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