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丘穴 - 图1

外丘,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在腓骨长肌和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布有腓浅神经。主治癫狂、胸胁胀满、下肢痿痹、颈项强痛。直刺1-1.5寸。

名称

外丘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

主治

癫狂、胸胁胀满、下肢痿痹、颈项强痛

功能


疏肝理气,活络解毒。

操作

直刺1-1.5寸

主要配伍

配膈俞穴、肝俞穴、三阳络穴、阳陵泉穴治胸胁胀满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外,外侧,丘,丘陵。穴在小腿外侧,其处肌肉隆起如丘,故名外丘。

功能作用

疏肝理气,活络解毒。

定位

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

解剖

在腓骨长肌和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布有腓浅神经。

详细主治

1、癫狂。

2、胸胁胀满。

3、下肢痿痹。

4、颈项强痛。

详细操作

正坐或侧卧,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腓神经痛、脚气、胸膜炎、颈项痛、癲痫等。

配伍

1、配膈俞穴、肝俞穴、三阳络穴、阳陵泉穴治胸胁胀满。

2、配本神穴、百会穴、后顶穴、玉枕穴、太冲穴、大杼穴、曲骨穴、尺泽穴、阳溪穴、通谷穴、金门穴、承筋穴、合阳穴治癫疾不呕沫。

3、配后顶穴治颈项痛、恶风寒。

4、配消泺穴、本神穴、通天穴、强间穴、风府穴、哑门穴、天柱穴、风池穴、龈交穴、天冲穴、陶道穴、通谷穴、玉枕穴治项如拨不能左右顾。

5、配目窗穴、中渚穴、完骨穴、命门穴、丰隆穴、太白穴、通谷穴、京骨穴、临泣穴、小海穴、承筋穴、阳陵泉穴治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

相关论述

1、《甲乙》:“肤痛,痿痹,外丘主之。”

2、《医经理解》:“外丘,外踝上丘聚处也,在外踝七寸。”

3、《经穴释义汇解》:“穴在外踝上七寸,其处丰肉隆起如丘,故名外丘。

4、《千金翼》:“外踝下七寸”。

5、《集成》:“在外踝上七寸,与阳交在一处,外丘在前,阳交在后,外丘高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