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区,头针刺激区。出自《头针疗法》。位于头部,瞳孔直上方,从发际直上划2厘米长线为本区,相当于颞叶在头皮上的投影。布有眶上神经。主治胃疼、上腹部不适、呃逆、呕吐等。平刺,针尖从上向下刺至帽状腱膜下方。
名称
胃区出处
《头针疗法》隶属
头针刺激区位置
位于头部,瞳孔直上方,从发际直上划2厘米长线为本区,相当于颞叶在头皮上的投影主治
胃疼、上腹部不适、呃逆、呕吐功能
和胃止痛,降逆止呕操作
平刺目录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附注
- 相关论述
功能作用
和胃止痛,降逆止呕定位
位于头部,瞳孔直上方,从发际直上划2厘米长线为本区,相当于颞叶在头皮上的投影。解剖
有枕额肌的额腹。有眶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布有眶上神经。详细主治
胃炎、胃溃疡等引起的胃疼,上腹部不适,呃逆,呕吐等。详细操作
针法:平刺,针尖沿穴区斜行刺于皮下帽状腱膜下方后,每分钟捻转达到240-260次,针感上腹部有发热感,持续捻针2-3分钟,留针5-10分钟;在捻针1-2分钟,留针5-10分钟;第3次捻针1-2分钟后起针。附注
足针刺激区名,出《上海中医药杂志》。位于足跖部,第二、三趾跟之间点至足跟后缘联成足跖正中线,正中线后9/20点是穴。左右各2穴。主治癫狂症、急性胃痛、腹痛、泄泻、阑尾炎、牙痛、骨槽风等,亦可作足针麻醉穴。一般直刺0.3-0.5寸。相关论述
1、《头针疗法》:“胃区 部位:由瞳孔向上引平行前后正中线之直线,从发际向上取2厘米长即是(注:发迹不明者,由眉间直上6厘米为发际)。”
2、《中西医结合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胃区 瞳孔直上发际处为起点,向上平行正中线引2厘米直线为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