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正,经穴名。出自《灵枢·脉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在尺骨尺侧,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有骨间背侧动、静脉,分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主治头痛、项强、肘臂酸痛、热病、癫狂、疣症。直刺或斜刺0.5-0.8寸。
名称
支正穴出处
《灵枢·脉经》隶属
手太阳小肠经位置
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主治
头痛、项强、肘臂酸痛、热病、癫狂、疣症功能
安神定惊,清热利窍,疏筋活络。操作
直刺或斜刺0.5 - 0.8寸主要配伍
配少海治热病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正,正经也。支,络脉也。穴为手太阳之络,正经由此别支而走少阴,故名支正。功能作用
安神定惊,清热利窍,疏筋活络。定位
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解剖
在尺骨尺侧,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有骨间背侧动、 静脉。分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详细主治
1、头痛,项强,肘臂酸痛。
2、热病。
3、癫狂。
4、疣症。
详细操作
手上举,本穴在阳谷上五寸,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尺骨的里侧面上。直刺或斜刺0.5 - 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精神病、眩晕、神经性头痛、麦粒肿、十二指肠溃疡等。配伍
1、配内关穴、阳溪穴治惊掣,肘臂不举。
2、配鱼际穴、合谷穴、少海穴、曲池穴、腕骨穴治狂言。
3、配少海穴治热病。
4、配三焦俞穴治目眩头痛。
5、配天容穴、前谷穴、角孙穴、腕骨穴治颈肿项痛不可顾。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 “振寒(寒’ >热,颈项肿,实则肘挛,头项痛,狂易,虚则生疣,小者痂疥,支证主之。”
2、《备急千金要方》 “支正、少海主热病先腰胫酸,喜渴数饮食,身热项痛而强,振寒寒热。”
3、《医宗金鉴》 “七情郁结不舒,肘臂十指筋挛疼痛,及消渴饮水不止。”
4、《医经理解》:“支正,在手腕后五寸,手太阳络,别走少阴者,走少阴者为支,此则其正也。”
5、《子午流注说难》:“支正乃小肠别络,内注手少阴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曰正。支者离也。离小肠经脉而入络于心之正位,故其别络曰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