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点穴 - 图1

血压点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颈后部,第六、七颈椎棘突之间左右各开2寸处。布有第六、七、八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主治高血压、低血压、头像强痛、落枕等。直刺0.5-1寸。

名称

血压点穴

出处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

隶属

经外奇穴

位置

颈后部,第六、七颈椎棘突之间左右各开2寸处

主治

高血压、低血压、头像强痛、落枕等

功能

调血活血。

操作

直刺0.5-1寸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附注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血压,现代生理学名词,因本穴对血压的异常有调整作用,故名。

功能作用

调血活血。

定位

颈后部,第六、七颈椎棘突之间左右各开2寸处。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头夹肌。皮肤由第六、七、八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形成。斜方肌由副神经支配,肩胛提肌由肩胛背神经支配。该穴深部正对胸膜顶和肺尖。

详细主治

高血压、低血压、头像强痛、落枕等。

详细操作

直刺0.5-1寸,针感:局部麻胀,可放散至肩部。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用于血压异常 血压点有理气活血之功,具有双向调整血压的作用。如配风池、人迎、曲池等则平肝潜阳,可治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而配肝俞、肾俞、关元、太溪等,则滋补肝肾、调理气血,可治肝肾两虚的低血压。

2、用于落枕 血压点治疗落枕属局部取穴,可起到舒筋活络的效果,常配落枕穴、悬钟、风池、天柱、肩中俞等,以治风寒入络的落枕。

配伍

1、配曲池穴、百会穴治高血压。

2、配内关穴、素髎穴治低血压。

附注

有文献指出,本穴用灸只适宜于低血压患者,高血压一般不灸。供参考。(刘炎:《中华奇穴大成》)

相关论述

1、《常用新医疗法手册》:“血压点,取法:第六、第七颈椎棘突间旁开2寸。主治:高血压、低血压等。针法:直刺五分至一寸。”

2、《新医疗法汇编》:“血压点,第六、第七颈椎间两侧旁开2寸处。主治:高血压、低血压。针法:直刺,刺中反应物,进针3-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