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窍阴穴 - 图1

头窍阴,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枕骨。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从天冲至完骨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耳郭弧度相应)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有耳后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平刺0.5-0.8寸。

名称

头窍阴穴

别名

枕骨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位于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从天冲至完骨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耳郭弧度相应)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

主治

头痛、眩晕、耳鸣、耳聋

功能

清泄胆热,疏风清热。

操作

平刺0.5-0.8寸

主要配伍

配脑空穴治鼻疽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窍,指五官七窍。穴在耳窍之后阴侧面,又主治头窍疾患,故而得名。

功能作用

清泄胆热,疏风清热。

定位

位于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从天冲至完骨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耳郭弧度相应)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

详细主治

1、头痛、眩晕。

2、耳鸣、耳聋。

详细操作

正坐或侧伏,先取天冲、完骨,于两穴间与耳廓平行之弧形连线的下中1/3折点处取穴。平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支气管炎、喉炎、胸痛、甲状腺肿、脑膜炎、脑溢血、三叉神经痛、四肢痉挛等。

配伍

1、配肾俞穴、上星穴、翳风穴、听宫穴、外关穴等治耳聋。

2、配翳风穴、听宫穴、听会穴治耳鸣穴、耳聋。

3、配强间穴治头痛如锥刺穴、不可以动。

4、配膈俞穴、中膂俞穴、阳谷穴、颅囟穴治胁痛。

5、配鱼际穴、胆俞穴、商阳穴、上星穴等治咳嗽汗不出。

6、配强间穴治头痛。

相关论述

1、《采艾编》:“头窍阴,枕骨下摇动有空,足太阳、少阳之会,言当头之阴而有窍也。”

2、《针灸甲乙经》 :“在完骨上,枕骨下,摇动应手。”

3、《医宗金鉴》:“从浮白下行耳后,高上枕骨下。”

4、《新针灸学》:“完骨穴之上,浮白穴之下。”

5、《中国针灸学》:“在乳突根之后缘,当耳后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