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顶穴 - 图1

后顶,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交冲。属督脉。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平刺0.5-0.8寸。

名称

后顶穴

别名

交冲

隶属

督脉

位置

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

主治

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

功能

平肝熄风,解表除烦,通络止痛。

操作

平刺0.5-0.8寸

主要配伍

配玉枕穴、颔厌穴治风眩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顶,指颅顶。穴在颅顶之后方,故名后顶。

功能作用

平肝熄风,解表除烦,通络止痛。

定位

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

解剖

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详细主治

1、头痛、眩晕。

2、癫狂痫。

详细操作

正坐或俯伏,于后正中线上,当前、后发际线中点向后0.5寸处取穴。平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头晕、感冒、失眠、癫痫、脑充血、颈项强直等。

配伍

1、配玉枕穴、颔厌穴治风眩。

2、配曲鬓穴、脑空穴、通天穴、天柱穴、风池穴、百会穴、腕骨穴等治枕神经痛。

3、配外丘穴治颈项痛恶风寒。

4、配上星穴、囟会穴、百会穴、前顶穴、五处穴、通天穴等治热病。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风眩目眩,颅上痛”,“癫疾瘈疭狂走,颈项痛”。 

2、《针灸聚英》:“痫发瘈疭,头偏痛。”

3、《针灸大成》:“头项强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