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厘穴 - 图1

悬厘,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向后平刺0.5-0.8寸。

名称

悬厘穴

出处

《灵枢·经脉》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主治

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

功能

清泻肝胆,利气止痛。

操作

平刺0.5-0.8寸

主要配伍

配听宫、翳风等主治耳鸣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厘,指毫厘。穴在曲角颞颥下廉,同悬颅仅差毫厘,故名悬厘。

功能作用

清泻肝胆,利气止痛。

定位

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解剖

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详细主治

1、偏头痛。

2、目赤肿痛。

3、耳鸣。

详细操作

正坐仰靠或侧伏,于头维至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和下1/4处取穴。向后平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鼻炎、牙痛、面浮肿等。

配伍

1、配听宫、翳风等治耳鸣。

2、配束骨穴治癫疾。

3、配合谷穴、睛明穴、四白穴、攒竹穴、中渚穴、头临泣穴、阴都穴治目翳。

4、配水沟穴、迎香穴、下关穴、合谷穴治三叉神经痛。

5、配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关元穴、身柱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上髎穴、次髎穴、瞳子髎穴治月经困难。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热病偏头痛,引外目眦,悬厘主之。”

2、《针灸甲乙经》:“在周颞颥下廉。”

3、《针灸大全》:“脑空下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