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门穴 - 图1

殷门,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股后区,臀沟下6寸,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在半腱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外侧为股深动、静脉第3穿支,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主治腰痛、下肢痿痹。直刺1-2寸。

名称

殷门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

股后区,臀沟下6寸,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

功能

舒筋活络。

操作

直刺1-2寸

主要配伍

配委阳穴、太白穴、阴陵泉穴、行间穴治腰脊强痛,不可俯仰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殷,盛大也。穴在承扶下六寸处,此处肌肉丰盛、阔大,为膀胱经脉气重要之出入处,故名。

功能作用

舒筋活络。

定位

在大腿后面,承扶穴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

解剖

在半肌腱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有股深动、静脉穿支。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

详细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

详细操作

仰卧,先取承扶、委中,于两穴连线的上3/7与下4/7的交点处取穴。直刺1-2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腰脊强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股部炎症等。

2、现代研究,临床报道针刺殷门、肺俞可缓解支气管哮喘证,一般多在3-45分钟内则获得缓解。有实验报告,针刺“殷门”穴,有调整脑功能作用,如有人测定大白鼠电针“殷门”穴前后脑血浆中谷氨酸转氨酶(GPT、GOT)含量,发现针刺组较对照组升高。说明针刺后加速了脑中某些与谷氨酸有关的物质代谢关系,增加了脑的代谢速率,调整了脑的功能。

配伍

1、配委阳穴、太白穴、阴陵泉穴、行间穴治腰脊强痛,不可俯仰。

2、配环跳穴、承扶穴、昆仑穴、白环俞、三阴交穴、阳陵泉穴、委中穴治股难伸屈。

相关论述

1、《医经理解》:“殷门,在承扶下六寸腘上两筋之间,音盛也,其地最广,其气最深也。”

2、《类经图翼》:“在承扶下六寸腘上两筋之间。”

3、《针灸甲乙经》:“腰痛得俯不得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恶血归之,殷门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