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廉,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手上廉。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前臂,肘横纹下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在桡侧腕短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主治肘臂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头痛、肠鸣、腹痛。直刺0.5-1寸。
名称
上廉穴别名
手上廉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手阳明大肠经位置
位于前臂,肘横纹下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主治
肘臂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头痛、肠鸣、腹痛功能
舒筋活络,理气调肠,清热利尿。操作
直刺0.5-1寸主要配伍
配下廉穴治食泄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侧边曰廉。曲肘侧置,穴在前臂桡侧内缘,下廉上方,故曰上廉。功能作用
舒筋活络,理气调肠,清热利尿。定位
位于前臂,肘横纹下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解剖
在桡侧腕短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详细主治
1、肘臂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
2、头痛。
3、肠鸣、腹痛。
详细操作
侧腕曲肘,于阳溪与曲池连接的上1/4与下3/4的交点处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膀胱麻痹、淋病、哮喘、肠炎等。
2、现代研究,在X线钡餐下观察,针刺上廉穴可使胃蠕动增强。
配伍
1、配华盖穴、紫宫穴、中庭穴、神藏穴、灵墟穴等治胸中柱满。
2、配曲泉穴、中封穴、水分穴治夹脐痛。
3、配下廉穴治小便难黄。
相关论述
1、《会元针灸学》:“上廉者,廉者洁也,内廉外廉之间,阳明清阳之气所会也。……居下廉之上,故名上廉。”
2、《针灸甲乙经》:“在(手)三里下一寸。”
3、《循经考穴编》:“广注:曲池下三寸,屈肘取之。”
4、《针灸甲乙经》:“小便黄、肠鸣相逐、上廉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