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盖,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任脉。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上。在胸骨角上,有胸廓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1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平刺0.3-0.5寸。
名称
华盖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任脉位置
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上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功能
宣肺止咳,宽胸顺气,清咽利喉。操作
平刺0.3-0.5寸主要配伍
配膻中穴治短气不得息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穴在璇玑下一寸凹陷处,内应肺脏。肺叶垂布,为五脏之华盖,本穴主治“咳逆上气,喘不能言”等肺疾,故名华盖。功能作用
宣肺止咳,宽胸顺气,清咽利喉。定位
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上。解剖
在胸骨角上。有胸廓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1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详细主治
1、咳嗽。
2、气喘。
3、胸痛。
详细操作
仰卧或正坐,于胸骨中线平第一肋间隙处取穴。平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扁桃腺炎、喉头炎等。
2、现代研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高血压患者,针刺华盖有降压作用。另外针刺华穴可使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白细胞增加,也可使嗜酸性白细胞增加。针刺华盖、哑门,可能具有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配伍
1、配丹田穴、膻中穴、身柱穴、列缺穴、天突穴、俞府穴等治咳嗽。
2、配中府穴、膻中穴、云门穴、天府穴、肺俞穴、天突穴等治气喘。
3、配璇玑穴、俞府穴、膻中穴、肩井穴、肩中俞穴等治哮证。
4、配膻中穴治短气不得息。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咳逆上气,喘不能言”,“胸胁榰满,痛引胸中”。
2、《针灸聚英》:“喉痹咽肿,水浆不下。”
3、《医经理解》:“华盖,在璇玑下一寸陷中,肺叶垂布,为五脏之华盖也。”
4、《新针灸学》:“璇玑穴之下方约1横指,平齐对第二肋骨端。”
5、《中国针灸学》:“在胸骨柄与胸骨体之接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