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舍穴 - 图1

府舍,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足太阴脾经。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主治腹痛、积聚、疝气等。直刺1-1.5寸。

名称

府舍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太阴脾经

位置

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腹痛、积聚、疝气

功能


健脾理气,疏肝止痛。

操作

直刺1-1.5寸

主要配伍

配冲门穴治腹满积聚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附注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府,聚也。舍,指居处。穴为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阴维之会。即为五条经脉气血聚会之处所,故名府舍。

功能作用

健脾理气,疏肝止痛。

定位

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

详细主治

腹痛、积聚、疝气等下腹部病证。

详细操作

仰卧,先于曲骨穴上0.7寸处作点,此点旁开4寸处是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腹股沟淋巴结炎、附件炎、脾肿大、铅中毒、阑尾炎、便秘、霍乱、少腹胀痛等。

配伍

1、配冲门穴治腹满积聚。

2、配章门穴、期门穴、足三里穴等治急性胰腺炎。

附注

足太阴、厥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

相关论述

1、《釆艾编》:“府舍,腹结下三寸,足太阴厥阴阴维三脉交会入腹络肝腹,络心肺,从胁上至肩,言其交过肝经之次舍也。”

2、《针灸甲乙经》 :“在腹结下三寸。”

3、《医宗金鉴》:“从冲门上行七分,去腹中行亦旁开三寸半。”

4、《新针灸学》:“冲门穴之上七分去中行旁开约四寸。”

5、《中国针灸学》:“在断骨窝部,当耻骨平线之外上一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