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信穴 - 图1

交信,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阴蹻。属足少阴肾经。阴跷脉之郄穴。位于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在趾长屈肌中,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后方为胫神经本干。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等妇科病证。直刺0.5-1寸。

名称

交信穴

别名

阴蹻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少阴肾经

位置

位于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等妇科病证

功能

调理冲任,清热利湿。

操作

直刺0.5-1寸

主要配伍

配阴包穴治月经不调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古以仁、义、礼、智、信“五德”配属五行,信属脾土,足少阴之脉由本穴交会于脾经三阴交,故而得名。

功能作用

调理冲任,清热利湿。

定位

位于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解剖

在趾长屈肌中。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小 腿内侧皮神经,后方为胫神经本干。

详细主治

1、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等妇科病证。

2、腹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病证。

3、五淋。

4、妬气。

详细操作

正坐或仰卧,于跟腱与内踝之间的凹陷上2寸,跟腱的前缘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之间处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子宫功能性出血、子宫收缩不全、尿潴留、淋病、睾丸炎、痢疾、肠炎、便秘、腹膜炎、脊髓炎、下肢内侧痛等。

2、现代研究,交信穴对心率有一定的影响,如给狗注射毒G、毒K造成房室传导阻滞和严重心律不齐,然后分别针刺内关穴、交信穴和非穴位点,发现内关穴可使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律不齐完全消失,而交信效果差,非穴位点几乎无作用,说明穴位有一定的特异性。单独针刺交信对正常心律影响不大,但对因针刺内关引起对心率的作用,可被针刺交信削弱,心率恢复正常的时间也被推迟。

配伍

1、配阴包穴治月经不调。

2、配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

相关论述

1、《采艾编》:“交信,信之为言伸也,少阴前太阴后交伸面上行也。交者三阴之交也。”

2、《针灸甲乙经》:“气癃癫疝,阴急,股枢腨内廉痛,交信主之。”

3、《素问·气血论》:“踝上横二穴”,王注即本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