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舍,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11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10、11胸神经后支。主治腹胀、肠鸣、呕吐、腹泻等。斜刺0.5-0.8寸。
名称
意舍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位置
位于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主治
腹胀、肠鸣、呕吐、腹泻功能
健脾和胃,清热利湿。操作
斜刺0.5-0.8寸主要配伍
配中府穴、俞府穴治呕吐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穴在脾俞两旁,应脾,因脾藏意,又主治脾疾,故名意舍。功能作用
健脾和胃,清热利湿。定位
位于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11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10、11胸神经后支。详细主治
腹胀、肠鸣、呕吐、腹泻等胃肠病证。详细操作
俯伏或俯卧,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间脊中穴旁开3寸处取穴。斜刺0.5-0.8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糖尿病、胃扩张、腹直肌痉挛、肝炎、胸膜炎、食道狭窄、肌肉风湿病等。配伍
1、配章门穴、三焦俞穴、小肠俞穴、百窌穴治肠鸣腹胀欲泄。
2、配中府穴、俞府穴治呕吐。
3、配膻中穴、足三里穴、太白穴、公孙穴、膈关穴等治噎膈。
4、配百会穴、中脘穴、气海穴、脾俞穴、肾俞穴、命门穴等治久泄。
5、配承浆穴、关冲穴、然谷穴治消渴嗜饮。
6、配肓门穴、志室穴、不容穴、期门穴、日月穴、章门穴等治黄疸。
7、配中膂俞穴治肾虚、消渴、汗不出。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 :“消渴身热,面赤黄,意舍主之。”
2、《概述腧穴的命名》:“舍,比喻经气留住之住所,意舍就是脾气留住之穴位。”
3、《针灸甲乙经》 :“在第十一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
4、《类经图翼》:“在第十一椎下两旁各三寸半陷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