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渎穴 - 图1

中渎,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中犊。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股部,胭横纹上7寸,髂胫束后缘。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及半身不遂等下肢疾患。直刺1-1.5寸。

名称

中渎穴

别名

中犊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股部,胭横纹上7寸,髂胫束后缘。

主治

下肢痿痹、麻木及半身不遂等下肢疾患。

功能


舒筋活络。

操作

直刺1-1.5寸

主要配伍

配丘墟穴治胁痛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渎,指沟渎。本穴位于大腿外侧中线分肉间之凹陷处,喻经气至此如行沟渎,故名中渎。

功能作用

舒筋活络。

定位

股部,胭横纹上7寸,髂胫束后缘。

解剖

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详细主治

下肢痿痹、麻木及半身不遂等下肢疾患。

详细操作

侧卧,于股外侧中线,距腘横纹5寸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用于治疗脚气、下肢麻痹、或瘫痪或痉挛、坐骨神经痛等。

配伍

1、配臑会穴、消泺穴、四渎穴、外关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阳关穴、阳陵泉穴治足痿麻木。

2、配阳关穴、风市穴、悬钟穴治髀胫急痛。

3、配丘墟穴治胁痛。

相关论述

1、《甲乙》:“寒气在分肉间,痛上下,痹不仁,中渎主之。”

2、《概述腧穴的命名》:“经气通过比较狭窄处的腧穴名为沟渎,又如足少阳有一个穴位。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处上当风市,下临阳关。此穴居中,脉气通过时,好象水行于沟渎之口,颇为狭窄,所以名中渎。

3、《孔穴命名的浅说》:“渎者,沟也。中渎,穴当大腿前外侧之中间沟中,可能与部位之象形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