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阳,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外阳、阳蹻。属足太阳膀胱经。阳蹻之郄穴。位于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在腓骨的后部,跟腱外前缘,深层为踇长屈肌,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动脉末支,布有腓肠神经。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等腰及下肢病证等。直刺0.8-1.2寸。
名称
跗阳穴别名
外阳、付阳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位置
位于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主治
治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等腰及下肢病证功能
舒筋活络,清利头目。操作
直刺0.8-1.2寸主要配伍
配哑门穴、通天穴治头重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跗指跗属部,阳指跗属上。穴在昆仑穴直上三寸处,正当跗属部上方。
功能作用
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定位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解剖
在腓骨的后部,跟腱外前缘,深层为踇长屈肌,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动脉末支,布有腓肠神经。
详细主治
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等腰及下肢病证。
详细操作
正坐垂足至地,于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的昆仑穴直上3寸取穴。直刺0.8-1.2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腓肠肌痉挛、腰腿痛、下肢瘫痪、面神经麻痹、踝关节红肿等。配伍
1、配哑门穴、通天穴治头重。
2、配环跳穴、委中穴治下肢痿痹。
3、配风池穴治头痛。
4、配天井穴治瘈疭。
5、配曲泉穴、天池穴、支沟穴、小海穴等治四肢不举。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痿厥风头重……四肢不举,跗阳主之。”
2、《医经理解》:“在足外踝上三寸,筋骨之间,太阳前,少阳后,是两阳脉之相附而行者也。”
3、《太平圣惠方》:“在外踝上二寸后筋骨间宛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