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海俞穴 - 图1

气海俞,经穴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脊柱区,第3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3腰动、静脉后支,浅层布有第3、4腰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3、4腰神经后支的肌支。主治肠鸣、腹胀、痛经、腰痛。直刺0.5-1寸。

名称

气海俞穴

出处

《太平圣惠方》

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

位于脊柱区,第3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

肠鸣、腹胀

功能

温阳散寒,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操作

直刺0.5-1寸

主要配伍

配大肠腧穴、膀胱俞穴、上髎穴等治膀胱结石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本穴内应任脉气海穴,与气海穴相对,是人身原气输注之处,故名。

功能作用

温阳散寒,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定位

位于脊柱区,第3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3、第4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3、第4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腰丛。

详细主治

1、肠鸣、腹胀。

2、痛经。

3、腰痛。

详细操作

俯卧,先取命门,与命门下一个棘突,再旁开1.5寸处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腰骶神经根炎、痔疮、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下肢瘫痪、高血压等。

配伍

1、配大肠腧穴、膀胱俞穴、上髎穴等治膀胱结石。

2、配关元穴、委中穴治腰脊强痛。

3、配小肠俞穴治二便不利。

4、配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关元穴等治月经困难。

5、配肾俞穴、天枢穴、行间穴等治脱肛。

相关论述

1、《太平圣惠方》:“理腰痛,痔痛。”

2、《针灸大成》:“主腰痛,痔漏。”

3、《腧穴命名汇解》:“是穴与腹部气海穴相对,为阳气转输之处,故名气海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