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点耳穴 - 图1

脑点耳穴,耳穴名。别名缘中、脑垂体。位于对耳屏边缘上1/3的中点,对耳屏尖与轮间切迹之间中点处,当平喘与脑干穴之间,脑干穴与腮腺穴连线的中间处。主治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突发性耳聋、癫痫、癔症、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脑炎后遗症、失眠、遗尿症、尿崩症、遗精等。按耳针常规针法操作。

名称

脑点耳穴

别名

缘中、脑垂体

隶属

耳穴

位置

对耳屏边缘上1/3的中点,对耳屏尖与轮间切迹之间中点处,当平喘与脑干穴之间,脑干穴与腮腺穴连线的中间处

主治

脑垂体侏儒症、肢端肥大症、月经过多、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

功能

滋补肝肾,养血调经,通利耳窍,镇静安神,缩尿止遗,行气解郁。

操作

按耳针常规针法操作

目录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配伍
  • 附注
  • 相关论述

功能作用

滋补肝肾,养血调经,通利耳窍,镇静安神,缩尿止遗,行气解郁。

定位

位于对耳屏边缘上1/3的中点,对耳屏尖与轮间切迹之间中点处,当平喘与脑干穴之间,脑干穴与腮腺穴连线的中间处。

详细主治

1、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

2、突发性耳聋、癫痫、癔症、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脑炎后遗症、失眠。

3、遗尿症、尿崩症、遗精。

详细操作

按耳针常规针法操作。

1、针法:针0.1-0.2寸,针感局部痛,留针20-30分钟。

2、耳穴压疗法:病人取端坐,体弱者可平卧;令患者耳廓趋向光线充足的方向,常规消毒双侧耳廓,用0.7厘米×0.7厘米胶布粘王不留行籽压于耳穴神门、心、脑点。并辩证选穴。贴压后,令患者每天按捏2-3次,每次3-5分钟,睡前加强按捏,隔1-2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一切催眠药物。

配伍

配神门、心穴治失眠。

附注

本穴与遗尿穴都有治疗遗尿的作用,但本穴性阴,偏于滋补肝肾,缩尿止遗,而遗尿穴性阳,偏于补益肾气,固束膀胱,两穴同中之异,临证当予细分。另有手针穴名为脑点,位于手背拇指掌指关节尺侧缘。用于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按手针常规针法操作。

相关论述

1、《针灸穴位挂图说明》:“脑点(脑垂体) 在对耳屏边缘上1/3的中点。”

2、《耳针》:“脑点 是脑垂体的代表区。可治疗因脑垂体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侏儒症,肢端肥大病,尿崩症,月经过多,子宫功能性出血等。也有较好的止咳镇静催眠作用。此外,对遗尿症,脉管炎也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