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区 - 图1

感觉区,头针刺激区。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在头皮上的投影,自运动区往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感觉区,上1/5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有颞肌和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的分支和属支。布有耳颞神经、枕大神经和眶上神经的分支。主治对侧腰腿痛、麻木、及头项疼痛、耳鸣、失眠等。针尖沿穴区从上向下斜刺。

名称

感觉区

隶属

头针刺激区

位置

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在头皮上的投影,自运动区往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感觉区,上1/5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

主治

对侧腰腿痛、麻木、及头项疼痛、耳鸣、失眠

功能

舒筋通脉,通经止痛

操作

针尖沿穴区从上向下斜刺

目录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附注
  • 相关论述

功能作用

舒筋通脉,通经止痛

定位

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在头皮上的投影,自运动区往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感觉区。上1/5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中2/5是上肢感觉区,下2/5是面感觉区。

解剖

有颞肌和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的分支和属支。布有耳颞神经、枕大神经和眶上神经的分支。

详细主治

1、感觉区上1/5主治对侧腰腿痛、麻木、及头项疼痛、耳鸣、失眠等。

2、感觉区中2/5主治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

3、感觉区下2/5主治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颞下颌关节炎等。

详细操作

针法:取发病的对侧穴区,针尖沿穴区从上向下斜行刺于皮下后,每分钟捻针达240-260次,有针感时肢体或头面会产生热感或酸胀感,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5-10分钟,再捻针1、2分钟后,留针5-10分钟,第3针捻针1、2分钟后,即可起针。

附注

感觉区配合相应的内脏区(胸腔区、胃区、生殖区)可用于有关部位手术的头针麻醉。

相关论述

《针刺麻醉》:“感觉区 运动区向后移1.5厘米,即运动区上点和下点各向后移1.5厘米的连线。把感觉区划分为5等分。上五分之一由上而下分别为下肢、躯干、颈部感觉区。”、“中五分之二是上肢感觉区。”、“下五分之二是头面部感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