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溪穴 - 图1

阳溪,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中魁。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鼻烟窝”凹陷中。当拇短伸肌腱、拇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本干及其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手腕痛。直刺或斜刺0.5-0.8寸。

名称

阳溪穴

别名

中魁

出处

《灵枢·本输》

隶属

手阳明大肠经

位置

位于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 学“鼻烟窝”凹陷中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耳聋、手腕痛

功能

清热解毒,安神定志,舒筋活络。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主要配伍

配阳谷穴治目痛赤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手背为阳,筋骨间凹陷处类似山溪。穴在二骨(桡骨、鷹骨)二筋(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艘)之间凹陷处,穴当阳位,故名阳溪。

功能作用

清热解毒,安神定志,舒筋活络。

定位

位于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 学“鼻烟窝”凹陷中。

解剖

当拇短伸肌腱、拇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本干及其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

详细主治

1、头痛、目赤肿痛、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

2、手腕痛。

详细操作

拇指上翘,在手腕桡侧,当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桡侧关节处取穴。直刺或斜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神经性头痛、眼痛、耳鸣、耳聋、牙痛、小儿消化不良、偏瘫、扁桃体炎等。

2、现代研究,在X线钡餐下观察,针刺阳溪穴可见胃蠕动减慢。

配伍

1、配下关穴、关冲穴、掖门穴、阳谷穴治耳聋鸣。

2、配少海穴、掖门穴治咽喉肿痛。

3、配曲池穴、少海穴、阳谷穴、二间穴、掖门穴、颊车穴、内庭穴、吕细穴治齿痛。

4、配阳谷穴治目痛赤。

5、配攒竹穴、尺泽穴、间使穴治心邪癲狂。

6、渴配太白穴、少冲穴、通里穴治热病心烦。

7、配丰隆穴、解溪穴治偏头痛。

8、配前谷穴、后溪穴治臂重痛肘挛。

9、配阳池穴、肩髃穴、曲池穴、腕骨穴、合谷穴、鱼际穴治手腕无力。

10、配临泣穴、尺泽穴、中渚穴、五处穴治五指拘挛,伸缩疼痛。

相关论述

1、《医经理解》:“阳溪,在手腕上侧,两筋间陷中,溪为水所行,此则阳脉所经之溪也。”

2、《会元针奂学》:“阳者阳经之阳,溪者水也。小水沟而伏阳气,故名阳溪。”

  1. 3、《新针灸学》:“腕的桡侧两肌之间正对合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