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穴 - 图1

大钟,经穴名。出自《灵枢·经脉》。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及腔后动脉跟内侧支。主治痴呆、癃闭、遗尿、便秘、月经不调、咳血、气喘、腰脊强痛、足跟痛等。直刺0.3-0.5寸。

名称

大钟穴

出处

《灵枢·经脉》

隶属

足少阴肾经

位置

位于跟区,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中。

主治

痴呆、癃闭、遗尿、便秘、月经不调、咳血、气喘、腰脊强痛、足跟痛

功能

利水调经,清热降逆,通经活络。

操作

直刺0.3-0.5寸

主要配伍

配然谷穴、新俞穴治咳血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钟,汇聚之意。足少阴之脉气至此汇聚得以深大,故名大钟。

功能作用

利水调经,清热降逆,通经活络。

定位

在跟区,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中。

解剖

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详细主治

1、痴呆。

2、癃闭、遗尿、便秘。

3、月经不调。

4、咳血、气喘。

5、腰脊强痛、足跟痛。

详细操作

正坐或仰卧,于内踝下缘平齐而靠跟腱前缘处取穴。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尿潴留、淋病、子宫痉挛、神经衰弱、哮喘、咽痛、口腔炎、食道狭窄、便秘、疟疾、心悸、神经衰弱、痴呆、癔病等。

配伍

1、配然谷穴、心俞穴治咳血。

2、配少冲穴治口中热。

3、配扶突穴、窍阴穴治舌本出血。

4、配照海穴、二间穴、太溪穴、手五里穴治嗜卧。

相关论述

1、《灵枢·经脉》:“当踝后绕跟。”

2、《针灸甲乙经》:“在足跟后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