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区,头针刺激区。位于头额部,在直对瞳孔的发际处与正中线之间,从发际向上、下各划2厘米长的直线(一侧共长4厘米)为此区,相当于额叶在头皮上的投影。布有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主治胸部疼痛、胸闷气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绞痛、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呃逆等。平刺,针尖从上向下刺至皮下帽状腱膜下方。
名称
胸腔区隶属
头针刺激区位置
头额部,在直对瞳孔的发际处与正中线之间,从发际向上、下各划2厘米长的直线(一侧共长4厘米)为此区主治
胸部疼痛、胸闷气短等功能
宽胸理气止咳,宁心定悸止痛操作
平刺,针尖从上向下刺至皮下帽状腱膜下方主要配伍
配双侧足运感区治风湿性心脏病伴全身浮肿及尿少目录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配伍
- 相关论述
功能作用
宽胸理气止咳,宁心定悸止痛定位
位于头额部,在直对瞳孔的发际处与正中线之间,从发际向上、下各划2厘米长的直线(一侧共长4厘米)为此区,相当于额叶在头皮上的投影。解剖
有枕额肌的额腹。有滑车上动、静脉和眶上动、静脉。布有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详细主治
胸部疼痛、胸闷气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绞痛、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呃逆等。详细操作
针法:平刺,针尖沿穴区斜行刺于皮下帽状腱膜下方后,每分钟捻转达到240-260次,针感胸部有发热感,持续捻针2-3分钟,留针5-10分钟。再捻针1-2分钟,留针5-10分钟。第3次捻针1-2分钟后起针。配伍
配双侧足运感区治风湿性心脏病伴全身浮肿及尿少。相关论述
1、《中医学》:“胸腔区 在前后正中线与胃区的中间,向发际上、下各引2厘米长的直线为该区。”
2、《头针疗法》:“胸腔区 部位:取距胃区与前后正中线等距离的平行线,从此线与发际交点上、下各取2厘米长即是。作用:主要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胸部不适、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等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