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冲穴 - 图1

中冲,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手心主。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小儿夜啼。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名称

中冲穴

别名

手心主

出处

《灵枢·本输》

隶属

手厥阴心包经

位置

位于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

主治

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小儿夜啼

功能

开窍苏厥,清心泄热,通络止痛。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主要配伍

配命门穴治身热入火,头痛如破

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手厥阴脉气中道而行,径直冲达中指之端,故名中冲。

功能作用

开窍苏厥,清心泄热,通络止痛。

定位

位于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

详细主治

1、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急症。

2、热病、舌下肿痛。

3、小儿夜啼。

详细操作

仰掌,于中指间的中点,距指甲游离缘约0.1寸处取穴。一说于中指爪甲桡侧缘与基底部各作一线,二线相交处是穴。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中风昏迷、脑溢血、中暑、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炎、小儿消化不良等。

2、现代研究,针刺中冲穴对视野有一定影响,而且与经络感传有关。

配伍

1、配百会穴、人中穴、冲门穴治中风不省人事。

2、配人中穴、中脘穴、气海穴、曲池穴、合谷穴等治中暑。

3、配印堂穴、百会穴、人中穴、大敦穴、太冲穴等治急惊风。

4、配痖门穴、三间穴、行间穴治舌强。

5、配命门穴治身热如火,头痛如破。

6、配期门穴、长强穴、天突穴、侠白穴治心痛。

7、配劳宫穴、少冲穴、大泉穴、经渠穴、列缺穴治手掌热,肘中痛。

相关论述

1、《会元针奂学》:“中冲者,心阳从中指直而冲出也,改名中冲。”

2、《午流注说难》:“中冲巧心包络所出之井穴,膻中为臣使之官,其脉出手三阴之正中,手诸井穴皆在指侧,此穴独居指端之正中,故名中冲。”

3、《灵枢·本输》:“处于中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