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溜,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伏白、昌阳、外命。属足少阴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在比目鱼肌下端移行于跟腱处的内侧,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主治水肿、汗证(无汗或多汗)、腹胀、腹泻、肠鸣、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直刺0.5-1寸。
名称
复溜穴别名
伏白、昌阳、外命出处
《灵枢·本输》隶属
足少阴肾经位置
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主治
水肿、汗证(无汗或多汗)、腹胀、腹泻、肠鸣、腰脊强痛、下肢痿痹功能
温肾利水,滋阴清热,通络活络。操作
直刺0.5-1寸主要配伍
配交信穴治五淋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复,指返还;溜,同流。足少阴脉气由涌泉经然谷、内踝后之太溪,下行大钟、水泉,再绕至照海,复从太溪直上而流于本穴,故名复溜。功能作用
温肾利水,滋阴清热,通络活络。定位
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解剖
在比目鱼肌下端移行于跟腱处的内侧。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详细主治
1、水肿、汗证(无汗或多汗)等津液输布失调病证。
2、腹胀、腹泻、肠鸣等胃肠病证。
3、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详细操作
正坐或仰卧,先取太溪,于其直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尿路感染、白带过多、腰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腹膜炎、痔疮出血等。配伍
1、配膀胱俞穴、小肠俞穴、曲泉穴、涌泉穴治癃闭。
2、配中封穴、公孙穴、太白穴、水分穴、三阴交穴治鼓胀。
3、配内关穴、心俞穴、三阴交穴、志室穴治遗精。
4、配陷谷穴、温溜穴、阳纲穴治肠鸣。
5、配大突穴、膻中穴、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治噎膈。
6、配内庭穴、合谷穴、百劳穴治多汗。
7、配行间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治足痿。
8、配肾俞穴、太溪穴、三阴交穴治消渴。
相关论述
1、《采艾编》:“复溜,言汗出不止,溜而可复,水病不滲,复而可留也。”
2、《灵枢·本输》:“上内踝二寸,动而不休。”
3、《医宗金鉴》:“从照海行足内踝后,除踝上二寸许前旁骨髓中。”
4、《新针灸学》:“内踝后上二寸,交信后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