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庭,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发际。属督脉。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当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主治癫狂痫、失眠、惊悸、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平刺0.5-0.8寸。
名称
神庭穴别名
发际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督脉位置
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主治
癫狂痫、失眠、惊悸、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功能
平肝息风,清热利窍。操作
平刺0.5-0.8寸主要配伍
配上星穴、后顶穴等治头痛目录
- 名词释义
- 功能作用
- 定位
- 解剖
- 详细主治
- 详细操作
- 临床运用
- 配伍
- 相关论述
名词释义
穴在额上发际直鼻上五分处。脑为元神之府,穴居额上,额又称天庭,故名神庭。功能作用
平肝息风,清热利窍。
定位
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解剖
当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详细主治
1、癫狂痫、失眠、惊悸等神志病。
2、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等头面五官病。
详细操作
正坐仰靠,于前发际中点直上0.5寸处取穴。若无发际时,先取百会后,向前量取4.5寸处是穴。平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癫痫、精神病、癔病、神经性呕吐、心动过速、结膜炎、泪腺炎等。
配伍
1、配上星穴、肝俞穴、肾俞穴、百会穴治雀目目翳。
2、配攒竹穴、迎香穴、风门穴、合谷穴、至阴穴、通谷穴治鼻鼽清涕出。
3、配兑端穴、承浆穴治癫疾呕沫。
4、配上星穴、后顶穴、百会穴等治头痛。
5、配曲差穴、上关穴、下关穴等治中风。
6、配上关穴、涌泉穴、束骨穴等治风眩。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风眩善呕,烦满”,“寒热头痛,喘喝,目不能视”,“头脑中寒,鼻衄,目泣出”。
2、《太平圣惠方》:“风痫,癫风不识人,羊鸣,角弓反张,目上视不识人,头风鼻渊,流涕不止,头痛目泪,惊不得安寝。”
3、《针灸甲乙经》:“在发际直鼻。”